第一次药物保健。每头在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强力米先0.5毫升,针头为9号×15毫米;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铁剂1毫升,针头为9号×20毫米每种药物肌肉注射时,发现出血则要重新注射相同剂量。 去势。5~7日龄公猪(需留种的种公猪除外)须去势,去势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口内注入碘酒,周围用碘酒消毒。 第二次保健。每头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海正噻呋0.5毫升或易速达0.2毫升;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铁剂2毫升,若注射时发现出血或渗漏则需重新注射。 第三次保健。转群当天每头可在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海正噻呋1毫升或易速达0.3毫升。 标准化规模养殖 坚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思路,积极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支持龙头企业的定点养殖基地、定点养殖农户,使其符合生猪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 技术规范 饲喂管理。为猪提供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种猪饮水温度为10℃~30℃,哺乳仔猪饮水温度为22℃~37℃(详见表一)。定时采集终端(即饮水器)水样,定期到市级以上疾病防控中心做水质检测,每半年检测一次;当发生水质疑似被污染时也可不定期做水质检测,只有当水质检测符合标准时方可给猪饮用。 饲料管理。饲料计划应填报准确、及时,应避开下雨天到货,以免造成霉变。包装饲料即开即喂。严格控制饲料的储存时间,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除教槽料和营养保健品外,其他产品保证在7天内使用完毕。 饲喂饲料前应检查饲料的品质和储存是否合规,非自由采食猪饲喂要少喂勤添。换料必须要有5~7天过渡,按“二八原则”进行(即第一天80%原饲料加20%新饲料、第二天60%原饲料加40%新饲料、第三天40%原饲料加60%新饲料、第四天20%原饲料加80%新饲料、第五天全部更换为新饲料),减少应激。 种公猪、种母猪大力提倡饲喂青料,即摘即喂,饲喂前清洗干净,确保青料中未混有对猪有害的杂草等,将长杆类青料切短后投入料槽饲喂,尽量饲喂鲜嫩青料,避免饲喂木质化严重的青料。 母猪管理 临产判断及助产。当母猪出现停食、拱栏、不安、时起时卧、拉小而软的粪便,频频排尿等行为,则表示在当天产仔。一般前侧乳头能挤出乳汁时,24小时内会分娩;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时,12小时内分娩;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4~6小时内分娩;流出羊水时,1~2小时内就要分娩。 发现母猪流出羊水时,应垫上干净的麻袋并打开保温灯。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不愿躺卧时,应来回抚摸母猪腹部皮肤及乳房,让其躺卧。分娩时间稍长(特别是夏季)时,应来回抚摸母猪腹部皮肤及乳房。 难产症状及判断。母猪分娩过程为1~4小时,5~25分钟产出一头仔猪,胎儿全部产出后0.5~2小时左右排出胎衣。如胎水破半小时并有强烈努责仍不见产出仔猪则可判断为难产;产下仔猪后,超过1小时没产出仔猪,并有明显努责,则可能是难产。 常规助产方法。将母猪驱赶起来,使其翻身,改变胎儿体位;用手对母猪乳房由前向后来回按摩;赤脚适当踩压母猪腹部,每次踩压需配合母猪的努责,母猪用力时才能用力踩压,踩压母猪腹部最高点;缓慢滴注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助产;使用以上方法后仍不能产出仔猪则先用输精管试探,确定仔猪进入产道位置且母猪有努责反应后才能采取人工掏产。 人工掏产。人工掏产时需用专用的消毒桶,将母猪外阴及助产人员的手臂清洗消毒;助产人员须将指甲剪平打磨光滑,手臂消毒后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伸入难产母猪产道内,抓住仔猪的2条后腿或下颌部,配合母猪用力向外拉仔猪且动作要轻。 分娩结束后,应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胎衣桶收集每头母猪产下的死胎、木乃伊胎及胎衣,并置于对应的母猪栏旁边,待确认健仔、弱仔、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量后,才能将垃圾袋清走。经过助产的母猪,必须记录难产症状、助产措施及治疗方案,并在母猪卡上标明“难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