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新常态’应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养猪企业必须响应‘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依规做事;其二,在目前及今后的消费市场上,猪肉必须以品质致胜,否则将失去市场;其三,养猪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除此之外,在本期《动力人物》的专访中,王国水还谈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养猪企业如何创新与改革?如何抢抓环保养猪的机遇?以及他创业20多年的人生感悟。 一谈创业:创业不怕失败 创业需要创新 还未见到王国水之前,已经多次从和天蓬员工的交谈中,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眼中的“王董事长”的人格魅力。果不其然,初次见面,记者已经从这位年产值10亿元的集团掌门人身上,强烈感受到那份从容儒雅的气质。 对王国水的采访,自然从他的创业历程开始。1993年,他怀揣“联合起来,共同致富”的梦想,成立江山市天蓬有限公司。说起创业之初的想法,王国水很坦然,“当时想法很简单,看到农户养猪没有饲料吃,就办饲料厂,看到猪卖不出去,就联合附近农户,把猪卖给他们,让大家一起致富。没想到事情成了,一直走到现在” 。 王国水的描述轻描淡写,但一个企业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他告诉记者,从创业到现在,天蓬经历过两次最困难的时期,一次创业之初,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公司成立时,几个合伙人拿出全部身家,甚至拿自家养的猪拿去银行抵押贷款,正是这种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最终支撑着天蓬走到了今天。 第二次困难时期发生在2014年。早在2011年,天蓬投资2亿余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存栏母猪7000头浙江开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浙江江山拔地而起。就在天蓬准备在养猪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时候,2014年低迷行情让天蓬资金链出现紧张的局面。在困难面前,有人提议放弃,有人提议坚持,两难之间,王国水选择了迎难而上,他带领天蓬的员工把困难变成方法,把压力变成动力,提出精细化管理,最终走出了困境。 创业20余年,王国水感慨地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不去创新、不去变革,必是死路一条。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另外,做事要讲诚信,讲出来的话就像写出来的字,要一件一件去落实。” 二谈新环保法:养猪企业要抢抓“新环保法”带来的机遇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实施,养猪企业面临空前的环保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很多养猪企业都在思考。 王国水也在思考,但他思考的不是去应对环保法,而是应对如何把排泄物治理好。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新环保法”的意义,更要有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而不要把“新环保法”的发布当成压力。 更关键的是,在王国水的眼中,新环保法的实施更是一次机遇。 “养猪人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特别是习主席提出的新常态,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关注新常态下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现在政府加大对猪场环保的治理,猪场就应该把猪排泄物治理好,把猪场管理好,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率。做到这些之后,我国有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如果养猪企业能够最终生存下来,养猪企业就抓住了机遇。当然,机遇是需要其把握和抢抓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按照政府的环保要求去做。” 王国水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天蓬从3年前就开始对猪场的转型升级大做文章。 2011年,天蓬在论证是否建设浙江开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时,就经过反复探讨,最终提出 “三个不上”。 “猪的排泄物治理设施不合要求不上;种猪定位和选育方向不高不上;猪的排泄物治理不达标不上,”王国水神情坚定地说。 最终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之下,猪场建设的三个要求都达标了,这才有了年存栏7000头母猪的浙江开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除了新猪场的建设严格按照环保的要求之外,王国水和他的天蓬也一直在探索老猪场的改造。为此,天蓬流转承包了江山市凤林镇“三岗”的719亩山地,建立生态农业,用养猪场排放的沼液代替复合肥灌溉农作物,实现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和企业的“零排放”,以生态循环推进绿色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