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去年年底,记者曾采写了一篇题为《安徽省探索规模化养猪托管新模式》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如何探索猪场托管的运营模式。时至今日,已过去了大半年时间。该模式在实际运营中的状况如何?出现了哪些问题?怎样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才能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带着疑问,记者再次来到安徽。 猪场托管确是规模化猪场最好的选择 为确保猪场托管模式的有效推进,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牵头成立了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课题研究小组。采访中,该课题组组长、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士云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和安徽省生猪养殖现状看,“猪场托管”模式无疑是规模化猪场最好的选择。 2010年7月,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德林”)开始思索托管这种养猪服务模式,一年后分别在安徽青阳、宿州、六安和淮南四地尝试,现托管的万头规模猪场就有8家。调查显示,“德林”通过对被托管猪场资本、技术、人才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功实现托管猪场养殖效益30%~80%增长,真正完成生猪养殖产业从“散户式家庭饲养”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彻底蜕变。 人才依然是制约托管模式发展的瓶颈之前的报道中也提到过,“德林”为托管猪场组建了猪场执行团队、技术总监团队和技术专家团队三个层级的专业团队,采用高薪、股份制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吸引人才,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面向全国聘请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技术专家团队。 即便如此,在此次采访中,“德林”研究所所长吴义师感慨,目前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依然是人才匮乏。“在托管过程中,我们会统一选派经过培训或有一定经验的管理团队到托管企业。一般而言,600头左右的猪场需配置3人~4人,1200头以上的猪场则配置5人~6人。随着业务的急速扩展,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可储备却远远不够。”对此,吴义师也颇为头疼。 对于这个难题,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反复强调并要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要大力支持猪场托管模式推广,要在人才培养及智力资源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托管企业要把人才培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社会的、院校的、政府的资源,培养更多的“托管场长”。 将“猪场托管模式”模块化复制推广 为探讨安徽省规模化养猪托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日前,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专门召开了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研究报告会。报告会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指出,畜牧业发展需要一整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把“托管”式服务引入到养殖业中,是一种不错的新尝试,这特别适用于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未来,“托管”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养殖领域,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同的创新之路。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郑久坤亦告诉记者:“猪场托管是一个新趋势,是养猪产业成熟的标志。将来,可以做到整个养殖行业产业资源合作互换与产业链延伸,托管的双方除了共享利益外,也要共同承担风险,大家是利益共同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对此,周世其指示,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德林猪场托管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框架图,发挥托管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德林公司。另一方面要在德林猪场托管模式成功的基础上,提炼出一般性的“猪场托管模式”,形成若干个猪场托管主体、比较多的规模养殖场参与的新型养猪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和谐的良性竞争发展环境,将“猪场托管模式”模块化复制推广,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打造安徽绿色、生态、品牌畜牧业强省做出新贡献。 链接 “猪场托管”就是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猪场将自己的法人财产权部分转让给受托人。猪场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属的前提下,托管公司直接行使经营管理权。在这个过程中,猪场老板通过一张表就可以看到整个猪场的情况,通过一个数字就能了解猪场的运营,如料肉比、存栏数、配种率、断奶活仔数等。 |
上一篇:未来养猪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下一篇:河南养猪“大佬”谈战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