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邯郸市气象局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气象要素对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生长繁殖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特征或者其适应环境条件的某些改变。但是,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极限,可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活动。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将微生物分为 3 类即嗜冷微生物、嗜温微生物和嗜热微生物。不同的温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呈现不同的作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结构遭到破坏等,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而微生物对低温的耐受力很强。水分是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干燥会导致细胞失水、代谢停止甚至死亡。渗透压对微生物也有很大的影响,等渗溶液对微生物生长有利。当微生物处于低渗液中,细胞会吸水膨胀而破裂;当微生物处于高渗液中,细胞会脱水,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导致死亡。光线和射线对多数微生物都有损害作用。日光使物质干燥失水,微生物停止生长或死亡。因此,日光暴晒是常用的简易消毒方法,许多细菌繁殖体在日光直射下 2 h 就发生死亡。 二、气象要素对疫病分布的影响 气象环境影响植被、媒介昆虫和整个生态环境,也影响动物疾病的地区分布。例如,疟疾的地区分布与地区的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因为气候能影响媒介昆虫按蚊的种类、密度、嗜血习性,也能影响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和宿主暴露的机会。 三、气象要素对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气象要素对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非常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如疫病发生和传播与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大多数呈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正相关。 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存在着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影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例如,夏季气温上升,雨量和云量下降,在吸血昆虫滋生的地区,作为传播炭疽的媒介昆虫虻类的活动增强,因而炭疽病例增多。日光和干燥对多数病原体具有致死作用,反之,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则有利于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长期生存。 空气虽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但却是传播微生物的重要介质。因此,一旦一种疫病在某地暴发,周围也将很快有同样疫情发生,尤其是处于疫源地的下风向的地方。温度降低、湿度增大则有利于气源性疫病的传播感染,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发病率常有增加。 四、气象要素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气象要素也影响了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在夏季烈日下,猪体温急剧升高并出现喘息;在严寒情况下,代谢增强。而外界湿度对猪的体温调节影响较大,当外界温度升至 25 ℃时,猪会用水弄湿皮肤,通过体表蒸发水分来散热。外界温度升至 30~32 ℃时,直肠温度升高。若相对湿度超过 65%,则不能长期耐受 35℃的高温。外界温度 40 ℃时,任何湿度下猪都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猪的直肠温度升高至 41 ℃,已接近危险点,易发生昏迷。 气象要素对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动物机体发生传染病的影响尤其明显。例如,低温高湿的条件下,易感动物易于受凉,降低呼吸道粘膜的屏障作用,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患气喘病的隐性病猪,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病情恶化,咳嗽频繁,排出的病原体增多,散播传染的机会增加。反之,在干旱、温暖的季节里,加上饲养情况较好,咳嗽减少,病情容易好转。 |
上一篇: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新病)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