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杂交鲟幼鱼烂鳃病气泡病组织病理学观察

时间:2013-12-0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刘明生,李川 - 小 + 大

刘明生,李川* (沙河市畜牧水产局, 054100)

    摘要: 为了解杂交鲟幼鱼患烂鳃病、气泡病并大量死亡的原因及病理变化状况。采用波恩氏液固定,HE染色等方法,对自然发生的杂交鲟烂鳃病和气泡病病鱼的鳃、肠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发现:患烂鳃病的幼鱼鳃小叶上皮细胞增生、邻近鳃小叶粘连、上皮细胞脱落、鳃血管破裂、血细胞渗出等;患气泡病的幼鱼胃肠大量充气,膨胀致使胃肠壁变薄,变光滑,黏膜层萎缩、断裂,只剩黏膜下层,并且胃肠膨胀挤压肝胰脏使得胃肠和肝胰脏均有严重的充血现象,严重者肠道和肝胰脏变性坏死。
    关键词:杂交鲟;气泡病;烂鳃病;组织病理学

    鲟形目鱼类,为一类古老的鱼类,誉称“活化石”。现存有27种和若干亚种,集中在北半球,主要分布于欧洲东部、环太平洋东西两岸和北美洲东海岸。前苏联鲟鱼资源非常丰富,品种繁多,为世界鲟鱼大国,占世界鲟鱼产量的80%~90%,对鲟鱼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有130多年历史。我国鲟鱼类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近几年人工养殖发展非常快,在全国从北到南,掀起了一股养殖鲟鱼的热潮。杂交鲟是我国引进所有鲟鱼品种中生长最快的一个品种,有养殖周期短的明显优势,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业者欢迎[1-2]。
鲟鱼是抗病力较强的水产养殖品种。鲟鱼一般体重达到50克后,基本上不再患病。即使患上寄生虫病,只要及时治疗,也不会出现死鱼,成活率接近100%。也就是说,鲟鱼死亡主要在仔、稚鱼阶段,这个阶段疾病预防的好坏,是鲟鱼养殖的关键[3]。
    杂交鲟鱼苗气泡病是发生在鱼苗饲养阶段的一种非生物性引起的疾病,是由于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或者鱼苗误食水中的气泡而引起的,它常发生在初夏久雨或久阴突然转晴,水温骤增的情况下,且苗种越小越敏感。在我国分布很广,养殖场中均有发生[4]。
    鱼类烂鳃病是夏秋鱼类生长季节常见的鱼病之一,危害的鱼类品种较多,危害大。由于烂鳃病的种类不同,养殖户如不能准确掌握烂鳃病的判定及防治,耽搁了治疗,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5-6]。
    本文对杂交鲟鱼苗养殖过程中的暴发性烂鳃病和气泡病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致使疾病发生的原因,弄清病变的本质,为提出切实可行的病害防治措施奠定基础。对鲟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或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用鱼及病料
    取自邢台市西部山区某鲟鱼流水养殖厂的正常、气泡病和烂鳃病杂交鲟鱼苗若干。将上述鱼解剖,从鱼体中分别取其鳃、肠道以及肝脏作为实验用病料。将所取病料分为两组,一组按其部位分别放入试管中,标记好后用波恩氏液固定。另一组标记好后低温保存留做备用。采样时间为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9月15日。

表1 健康幼鱼及患病鱼的年龄平均体长和体重

   平均体长/cm 平均体重/g  年龄 
 健 康  11.45  19.21  3个月
 气泡病  10.58  17.36  3个月
 烂鳃病  11.36  18.82  3个月

    1.1.2实验试剂
    二甲苯、二甲苯酒精溶液、香柏油、石蜡、加拿大树胶、10%甲醛、酒精(75%、80%、95%、100%)、苏木素染液、0.5%伊红染液、1%盐酸酒精、碳酸锂饱和水溶液、中性胶、饱和苦味酸、甲醛、冰醋酸等。
    1.1.3实验仪器
    解剖工具全套、冰箱、自动切片机、显微成像系统等。
    1.2 方法
    1.2.1 取材
   分别解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正常、气泡病和烂鳃病杂交鲟鱼苗2尾,取正常鱼苗的鳃、肝脏、肠;气泡病鱼苗的肠、肝脏;烂鳃病鱼苗的鳃、肝脏、肠。选择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组织,及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组织的交界处。组织形状最好为方形或长方形状,大小为10×10mm2,厚度为3~5mm,过大过厚会影响对标本的固定,另一方面也影响切片的制作。标本上(组织块)附着的软组织如脂肪等,如属非病变成分,则应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原则下,尽量剥去或切除,以利制片[7]。

上一篇:13种非正常蛋的类型特点及发生原因

下一篇:家禽防疫应堵塞三个漏洞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