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2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猪业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4环境自动化控制 猪生长潜力的发挥除满足营养需求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养猪业发达国家的养殖场在温度、湿度、通风方面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在办公室通过无线控制猪场的通风、保温情况。我国除最近几年建设的一些大型现代化猪场外,大部分采取自然通风,保温措施也比较差,影响了猪群健康状况,这也是我国养猪业疾病多、生产水平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猪场环境监控的目标是维持良好的猪场内部环境,使猪场能够保持通风、温湿度适宜、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目前,国内的猪舍环境控制通常是所谓的单项控制,如风扇、淋浴或滴水设备。将来的整体环境控制,可由各种感应器传回环境状况,再经由微机将资料分析判断后,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外界温度尚可而猪舍内氨气浓度较高时,可通过通风设施和挡风帘等换气设备来达到最佳效果。 2.5主要疫病的净化 控制疫病是当前养猪业的主要问题,搞好养猪场疫病防治对于降低疫病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伪狂犬、猪瘟、口蹄疫等主要疫病已得到净化。1989年美国应用PRV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和相应配套血清鉴别诊断方法对猪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到2003年该病被成功根除。英国则通过大扑杀、隔离,严格的全群检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宣布成功净化伪狂犬病。 但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疫病危害仍然严重影响着养猪业。在我国,除极个别场保持着良好的健康状况外,多数养殖场疫病仍时有发生,治疗、保健用药多。 此外,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清除有遗传缺陷的基因。丹育1996年清除了氟烷基因,2003年清除了酸肉基因。PIC在2000年清除了氟烷基因。 2.6实行计算机自动管理 完整的生产记录是有效管理猪场的必要条件,电脑数据化为生产者获得最大利润提供了最好的机会。通过自动化,以智能的方式采集生产记录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监控猪群生产中的很多问题。 3、我国养猪业发展方向及技术应用 我国有很大的肉类增长潜力,养猪业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关键是,我国养猪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加强规模化和产业化,推进我国猪业健康平稳地发展。 3.1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改善养殖条件,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是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提高养殖企业的自律意识,改善养殖环境,规范生猪生产,严控动物疫病,保障产品质量。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规模稳定,资金实力雄厚,不仅可以获取规模效益,而且可以抵抗市场风险,稳定生产供应和产品价格。 3.2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以往在生猪整个产销环节,完全是买卖关系,没有必然的共同利益。要改变养猪场(企业)单纯出售活猪的状况,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搞以屠宰加工为龙头,以养猪者(种猪、肉猪生产场、规模户)为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企业集团,才能形成经得起市场经济风浪冲击的巨石,才可能将产品由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 产业化的成败在于搞好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要将稳定的经济关系结合为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让养猪者(种猪、肉猪生产基地)在经营中得到实惠,这是产业化集团的基础,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养猪业将会面临许多的影响,一方面国外的肉食品更加方便地进入国内市场,影响国内肉食品市场销售量;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必须达到高质量、低价格和国际卫生标准。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猪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3.3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的养猪业仍是一个低效率的行业,提高生产水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疾病控制和养殖环境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养猪业多种形式并存,生产水平差异大,对技术的需求不一致。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应重点推广主要疾病净化、精细饲养、环境的全自动控制。对于中小规模猪场,应重点推广科学的疫病防治、养殖环境的改善、设施升级和规范饲养。 |
上一篇:中国生猪养殖业未来格局
下一篇:猪场易遭投诉六大环保问题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