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我国猪群的核心猪病与防制对策

时间:2013-06-2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农财宝典》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现在很多人把猪病的复杂归结为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使养猪户防制猪病不得要领。根据资料记载猪有80多种疾病,常见的也有近20多种,笔者认为,当前危害我国猪群的核心猪病是蓝耳病及其所引起的三大继发感染: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继发感染的前两者主要危害乳猪和保育猪,后者主要危害7 周龄以后的猪。
    专家简介:花象柏江西农大兽医病理学教授,基础兽医学硕士生导师。1990-1991 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于美国肯塔基大学进修学习,获该校"访问教授"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兽医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和动物疾病的防制工作,单独和与人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14 篇、译文8 篇,主编和参编著作4 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 项,江西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1 项。
 
    蓝耳病弱毒疫苗是我国现阶段防制蓝耳病的重要工具。从2009年9 月开始,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应用一年多的情况来看,该疫苗的应激反应小,有效性初露端倪。
    蓝耳病会引起诸多继发感染是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引起继发感染必须具备2 个条件:
    1 、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皮肤的伤口,比如注射、剪耳号、断尾巴、剪牙齿、外伤或者通过呼吸道粘膜等途径感染猪。蓝耳病病毒主要感染猪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大量单核巨噬细胞的破坏,其导致猪的免疫抑制严重而持久。
    2 、继发感染的病原体早潜伏在猪体内:如猪瘟病毒、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体都是这样。根据资料记载,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是猪场的常在菌,所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会成为猪场猪群发生蓝耳病后的常见继发感染。
    一、蓝耳病
    目前猪病的罪魁祸首,没有它,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等三大继发感染很少发生。
    1 、发病诱因:长途运输,气候突变,霉菌毒素,灭活疫苗的注射,其他的猪病发生:如传染性胃肠炎和口蹄疫的发出可作为诱发蓝耳病的因素。
    2 、主要传播途径:引种,人工授精,空气;其他因素(如人员、车辆)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引种,种源带毒是当前防控蓝耳病的一大难题。
    此外,蚊子和苍蝇也可能传播本病。
    3 、症状:现在蓝耳病的症状已经是五花八门,因为影响的因素很多。
    病原类型(普通型和高致病型);疫苗注射(没有注射,注射过灭活苗,注射过弱毒苗,注射疫苗的次数,疫苗的质量);继发感染的种类等等。
    普通型蓝耳病:发热或不发热,厌食,流感样症状,皮肤发红(是一个重要症状、那怕猪群中只有一两头有此症状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繁殖障碍。很多人根据这样的症状会把蓝耳病误诊为流感或者附红细胞体病。
    高致病型蓝耳病:呕吐;神经症状;耳、后臀和腹下发紫。把具有神经症状的高致病型蓝耳病误诊为伪狂犬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普遍。
    4 、疫苗预防:当前防治病毒性疾病仍然没有摆脱疫苗防治手段,蓝耳病也一样,但其难点相当突出。病毒变异快,基因亚型多:如美洲型可分为5 个大群,欧洲型可分为3 个大群。
    每个大群下面又有许多不同的毒株。
    疫苗的保护力与毒株有相关性:弱毒疫苗对同型强毒的保护率较好;而对于不同型的毒株只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灭活苗效果差。疫苗使用后产生保护所需要的时间长,三周才开始有免疫。抗体依赖作用,低水平或中等水平的抗体不但不会消灭蓝耳病病毒,反而会助长蓝耳病病毒的繁殖,只有在高水平抗体下才能抑制蓝耳病病毒。这些都是蓝耳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不过,当前实践证明蓝耳病弱毒疫苗对防控蓝耳病是有一定效果的。
    2006年的经验表明,应用了蓝耳病弱毒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只要免疫到位,发生高致病型蓝耳病后的损失比没有应用疫苗的或应用灭活苗的要轻得多。当使用一种蓝耳病弱毒疫苗后,蓝耳病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证明猪群内有与疫苗毒株同源性相差较大的蓝耳病病毒株存在。一位美国专家介绍,美国在防控蓝耳病上个性化,政府有关部门为发病猪场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如果所得毒株与现有弱毒疫苗基因型相差较大的话,则为其生产专用的弱毒疫苗,称为自家苗。
    有人调查了2009年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90 个规模化猪场蓝耳病疫苗的使用情况:后备母猪有70% 的猪场应用了疫苗,其中应用弱毒苗的占58% ,应用灭活苗的占12% ;经产母猪应用疫苗的也占70% ,其中应用弱毒苗的占57% ,应用灭活苗的占13% ;仔猪应用了疫苗的占53% ,其中应用弱毒苗的占45% ,应用灭活苗的占13%.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比较客观。

上一篇:口蹄疫通过脱落的皮肤细胞传播

下一篇:初乳和常乳在子猪防病保健中的作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