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小养殖与大市场矛盾制约生猪产业发展

时间:2013-06-1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春节过后,全国范围内生猪市场出栏价格出现持续下跌,跌速创十年来最快,为保证市场供给,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启动猪肉收储,希望通过政府调控遏制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从前期来看,效果不明显,生猪出栏价格下行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虽然近期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反弹,但生猪养殖场(户)严重亏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粮猪安天下”,生猪生产正常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且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已完全放开,由市场根据需求自行调节,但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帮助养殖场(户)尽快摆脱目前的艰难处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疾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一、目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生猪生产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但通过市场监测分析,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生猪生产效益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成本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收益呈周期性变化,效益极不稳定。养殖规模小,过于分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
    信息不对称一个是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小养殖”与“大市场”的生产信息不对称。各部门之间的生猪养殖信息没有联网,不利于沟通和科学决策。其次也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点。各部门布点、采点的密度不同,得出的数据也不同,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也难掌握生猪养殖业的准确动态,养殖户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判断市场动态的能力。
    农村空栏户较多由于养猪收益不稳定,加上部分养殖户生产与价格信息不灵,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时间、出栏时间把握不准等原因,加之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养猪户严重亏损,为降低损失,养殖户纷纷抛售小猪、宰杀母猪,造成空栏。
    出栏价格波动大生猪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因素是出栏价格,出栏价格越高,净收益就越多,效益就越好。而目前生猪价格主要依赖市场调节,散养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猪养的多价格就降下来,养猪户只有大量减少饲养头数,甚至淘汰母猪。一旦价格上涨,可存栏又少了,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
    养殖成本上升快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相比,养殖所需的饲料、人工费、运输费、防疫费、药品费、水电费等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不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二、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的对策
    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市场价格监测监管的角度出发,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健康发展。
    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渠道要准确掌握生猪养殖业动态信息,长期看,必须在各乡镇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队伍或专职信息员,在行政村设兼职信息员,负责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需要资金投入,也得加强培训,更需要国家专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短期看,有关部门应联合建立生猪养殖业信息网络,完善信息采集功能,定期按月份、季度、年度分别公布生猪存栏数量,分析并公布生猪周期和市场价格,及时公布生猪疫情,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价格动态、猪病预防等系统服务,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信息支撑和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持。
    强化需求与价格预测预警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计划全靠饲养户自行掌握,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竞争中。政府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发挥市场经济对市场调控、生产指导的作用。生猪生产要走以需定产、平稳供给的路子,从而稳定市场、稳定肉价、稳定生猪出栏价格,使生猪生产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化在生猪生产、销售、出栏价格等方面的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保证资讯公开、资源共享。
    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猪场从生猪生产实践看,规模养殖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疫病防控、信息获取等方面比散户有更大优势,也有更好的防控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建设选址科学、栏舍质量高、消毒和猪粪尿处理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养殖数量适度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既有利于生猪繁育,减少疫病发生和环境污染,又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应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场地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胆试行推广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订单发展,保价回收,保证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的基本稳定。最终实现生猪养殖全部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
    提高生猪防疫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养猪最怕猪得病,生猪疫病防控力度越大,疫病发生率就越低,生猪死亡就少,养猪经济效益就高。生猪新品种新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使生猪长得快、发病少,经济效益就会大幅提高,应加大推广力度,力争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
    落实生猪生产政策扶持机制猪肉是菜篮子工程中的主要产品,生猪生产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保持当前对生猪生产财政投入力度,并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适度逐年提高,要保证在疫病防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未开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地市,物价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适时开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并保持价调基金投入生猪生产资金规模的适当增长。此外要继续实施生猪生产用地、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母猪饲养户科学养殖,紧紧抓住当前生猪市场低迷期,优化生猪生产结构,淘汰高龄低产母猪,更新换代、扩大优良种猪群,适时适度合理补栏,为新一轮生猪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中国养猪业的九大惊人变化

下一篇:从补贴政策解读未来养猪业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