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四、几种常见感染性病菌介绍 1、链球菌 链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常排列成链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根据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的溶血特征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菌落周围出现草绿色溶血环,通常寄居在人的口咽腔、呼吸道及肠道中,致病力弱。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强烈的溶血毒素,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使菌落周围出现宽2~4毫米、界限分明、无色透明的溶血环,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根据抗原构造不同,又分成A、B、C、D等18个群,在每一群中,因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分成若干亚群,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绝大多数属于A群。丙型(γ)链球菌不溶血,对人类无致病作用。链球菌所致疾病具有复杂而多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细菌类型多,且既有侵袭力也有毒素;另一方面,人体各组织器官均高度易感,且有变态反应机制参与发病。链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球菌激酶和链道酶(streptodornase)等;产生的毒素有:链球菌溶血素、红斑毒素(一种耐热的外毒素,又叫猩红热毒素,由A群链球菌中的部分菌株所产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等,均可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发。 2、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菌体直径约0.8μm,小球形,但在液体培养基的幼期培养中,常常分散,细菌细胞单独存在。 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黄色)、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白色)、柠檬色葡萄球菌(S.citreus)(橙色)。S.aureus是各种脓疡(abscess)的病原菌,S.albus和S.citreus在人的健康体表上为半腐物营养型。由于在普通肉汁培养基中能很好地发育,所以培养比较简单,但刚从动物体上分离的,对各种氨基酸和生长因子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烟酸、硫胺素的要求更为明显。在自然界已发现许多介于S.aureus与S.albus中间型的种类。葡萄球菌是柯赫(R.Koch.1878年)、巴斯德(L.Pasteur,1880年)和奥格斯顿(A.Og-ston,1881年)从浓液中发现的,但通过纯培养并进行详细研究的是F.J. Rosenbach(1884年)。在生理学上显有许多与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群(coli-aerog-enes group)、乳酸菌共同的性质,但其毒性非常强,移植于动物血管中可引起动物体各处发生脓疡,而表现出严重的症状以至死亡。然而与人皮肤脓疡类似的种类不易在动物体上发生,只有极少数的可在类人猿和兔发生类似的症状。因乳制品和肉类的腐败而出现的中毒,认为多由此类细菌引起,原因是葡萄球菌在增殖过程中可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这种毒素的生物活性在于能刺激呕吐中枢产生催吐作用。该细菌是抗菌物质中毒和一般营养不良时成为次级的微生物区系的主要细菌。从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分离出的蛋白质A可与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进行特异的结合,这是由K.Jensen氏(1959年)发现的,现已被应用于各种免疫反应。 3、克雷白氏菌 克雷白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属 (Enterobacteriaceae)中克雷白氏杆菌(Klebsiella),分有三个品种为K.Pneumoniae subsp. pneumoniae、K.pneumoniae subsp.ozaenae、K.pneumoniae subsp.rhinoscleromatis,属G (-)兼气性厌氧菌。在人类的感染方面,经统计肺炎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第三位常见的致病菌。克雷白氏菌形状为长直杆状,直径为0.3-1.0mm,长度为0.6-6.0mm,可单独存在或以成对、短链状排列,具有多糖类(polysaccharide)组成的荚膜,菌体周围具有较鞭毛小的菌毛(fimbriae),可以帮助其黏附,不具有运动性。 4、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p.aeruginosa)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性病变。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长约1.5~3.0×宽0.5~0.8um,g-。单在,成对或偶尔成短链,在肉汤培养物中可以看到长丝状形态。菌体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能形成芽胞及荚膜。易被普通染料着染,革兰氏阴性。DNA中的G+C克分子为67.2%。 5、大肠杆菌 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
上一篇:绦虫五大类解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