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费者实际消费的是品牌。由于农产品标准不一甚至经常爆发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不安全事件,更加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和依赖。目前大部分牛奶、一部分粮油食品、土特产品都进行品牌化,猪肉产品也出现了双汇、春都、雨润等大品牌,但90%的猪肉还是以初级的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形式消费,抓住农牧产品品牌化的机遇,抢先占领猪肉这个市场,将比市场全部成熟后要有利的多。 (6)中国人已经吃了2000年猪肉,2000年之后恐怕还得吃。猪肉市场是刚性的,消费量是巨大的,在宏观上、战略上,大家都看好这个趋势。猪肉消费的提高为我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 4、威胁: (1)没有清晰的生猪产业发展理论体系支持。这将导致汉中生猪产业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始终在初级食品原料—生猪产销的圈子里循环,热衷于生产而忽视了市场销售,产品无法标准化,无法形成竞争力,还导致国家宝贵的投入最终成为“购买”养殖风险的“买单”,而没有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剂。 (2)产业集中度差,市场无序发展。在这个由粗放散养方式向集约化养殖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双大手来规划、组织,相当长的时期内,产业集中度差的局面难以改变—成千上万的生猪饲养散户要么一窝蜂都养猪,要么都不养,总是处于一种非理性情绪之中,使生猪价格暴涨暴跌,即使大规模养猪场也深受其害。 (3)我国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使得国际、国内资本在最靠近资源的地方,不断进入猪肉产业链不同的环节,跑马圈地,建立品牌,分割市场,形成垄断趋势。 具有年存栏6亿头市场容量的生猪饲养行业成为外资青睐的对象。从美国高盛携数亿美元进入中国到正大集团、新希望农牧体系,产业巨头都在瞄准“猪肉”这个终端化产品,运气发力,进行产业链建设竞赛和市场瓜分。 【相关链接】国际投资银行美国高盛公司于今年8月初,斥资2—3亿美元,在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湖南、福建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绝对控股了双汇集团,参股雨润食品,若通过其影响力和雄厚资本布局产业链上游,进行产业整合,可能会威胁国内企业的生存,未来甚至有可能像外资垄断食用油产业链一样对猪肉产业有所掌控。今年10月底,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号称“中国最大的商业养猪生产者和最大的预混合饲料公司”的艾格菲集团进入山东跑马圈地,招揽人才。据山东省农业厅资料,目前在山东的外资农业企业总投资已近10亿美元。 今年9月底,泰国正大集团与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决定以合资经营方式设立江苏正大苏垦猪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43亿元人民币,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及屠宰和深加工能力。正大养猪又一次掀起了外国资本将可能垄断未来生猪价格的争议。 国内最大的饲料产业集团新希望,2008年初就开始进军上游养殖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布局,计划投资数亿元新建一条集种苗、饲料、兽药、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猪业经济产业链,该项目实施后将为社会提供可追溯的安全、放心猪肉60万吨以上。 “外资务农”、社会资本进入猪肉产业链,将会引发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生猪产业已经首当其冲。 如果汉中生猪产业业态不发生变化,就是说汉中生猪产业还停留在养猪阶段,没有肉品加工、市场品牌化运营体系的支撑,积极挤入国际、国内市场,搭上猪肉产业链体系—农产品品牌化这班车,由于交通瓶颈的解除,外面的品牌猪肉将会如同当年蒙牛、伊利占据、分割汉中市场一样,长驱直入很快爬上汉中人的餐桌,汉中的生猪产业机会很快萎缩,无数养猪资本将会化为泡影。 经过上述各种因素分析,汉中生猪产业有力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发展机会、竞争优势、基础条件是具备的,只要建立起战略思维,通过转变政府对产业扶持的方向和重点,按工业化方式,调整好产业发展方向,形成清晰的猪肉食品产业链发展战略,汉中的生猪产业是大有希望的。 三、汉中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目前,生猪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市场化的发展战略。 通过各种资料反映出汉中生猪产业在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上有明显战略迷失倾向,主要表现是还停留在推进初级食品原料的生产阶段,没有考虑到加工、流通等产业链环节对生猪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果从猪肉产业链高度来统筹汉中的生猪发展问题,把宝贵的生猪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投放到肉品加工、猪肉品牌化建立和市场网络建设等产业“短板”上,生猪养殖将会受市场机制的影响,自己就会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