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动物群体疫病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时间:2010-05-2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 病原谱差异性理论应用的思考
        病原谱差异性原理在猪的群体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实践应用要点可简述如下: 
        3.1 关于疫苗:按照DPS理论,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动物体和周围环境之间以及与其它动物群之间的病原谱差异性,但疫苗(活疫苗或死疫苗)也是一种潜在的病原,疫苗接种实际上是增加了某机体或某动物群体的病原谱值(VPS)。疫苗接种虽然是一种控制疾病的良好方法,但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使用活疫苗更要慎重,因此建议在条件许可时,我国可尽早创造条件停止猪瘟和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计划。
        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不再接种疫苗!
        3.2 由于发病动物和病人的病原释放量和病原毒力远远大于亚临床感染者,其病原谱值(VPS)较大,所以不可将发病的动物和健康的动物接触,对病人和发病动物进行隔离尤其重要,隔离患病动物的目的在于防止其他机体的病原谱值(VPS)的迅速增大,即降低病原谱变化的速度。 
        生产实践中将腹泻猪的粪便反过来饲喂母猪,或者将流产母猪的胎儿和胎衣饲喂母猪的做法都是危险的。同样将病死猪的内脏制成灭活组织匀浆注射到猪体内的做法也是不足取的,尤其当存在病变组织灭活不彻底的风险的时候。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将引进动物与本场健康动物生活环境逐渐接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忍的。
        3.3 按照动物的生长阶段分成多阶段饲养,表面上看,动物获得了很好的照顾(包括营养、疫苗注射,环境设施等),但由于动物经常改变居住环境,如果环境状况不佳,病原谱值(VPS)不断改变,病原谱差异(DPS)不可消除,疫病也将不会终止。
        建议要精心设计并慎重进行分阶段饲养和原居住地饲养的对比实验,不可轻率地得出结论。 
        3.4断奶后并群:由于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每个母猪及其所产仔猪被封闭在一个单元内,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其病原谱值(VPS)相对固定,但断奶以后,不同母猪的后代混合在一起,由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社会群体结构改变应激(这些都可以称为病原)综合作用,导致并群后的仔猪病原谱差异性(DPS)增加,导致近几年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病例增多。
        控制仔猪疾病的主动方法应该是让仔猪在母源抗体的保护下接触病原(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社会心理的)。
        具体做法:在仔猪断奶前10——15天,先并群。
        益处:⑴、提前建立猪群社会结构心理;⑵、消除病原谱差异性。 
        所以,仔猪断奶前,将其混合并群,在母源抗体的保护下,使不同母猪所产仔猪的病原谱值(VPS)接近相等,断奶后的病原谱差异性(DPS)减少,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据此提出的“断奶前并群技术”已经在某些猪场显示出了较好的生产效益。
        总之,早期断奶、多点饲养、饲料加药和饮水加药、早期接种疫苗、注射灭活组织匀浆、注射血清、闭群饲养、清群、建群等可能都是控制疾病的方法之一,但都是一些被动的方法,而且效果不能确定; 
        3.5引种问题:封闭饲养可以使动物群内的病原谱值(VPS)保持相对稳定,但该动物群却不是一个真正封闭的群体,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引进动物,这样原来相对稳定的病原谱值(VPS)就会不断出现波动。科学研究发现,新动物的引进(Introduction of new animals into a herd)仍然是当前PRRS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进新动物后发病的原因就是新动物群和原动物群的病原谱值(VPS)相差较大。
        在引种问题上,我们必须强调健康匹配(Health Match)的概念,即“门当户对”,不可盲目地不加选择地引进外地或外国所谓高度健康(High Health Status)猪群,否则也就可能“红颜薄命”。  因为管理良好的动物场和管理不良的动物场之间病原谱值(VPS)相差很大,即存在悬殊的病原谱差异性(DPS)。利用病原谱差异性理论来指导引种,努力降低双方的病原谱差异尤为必要。 
       所以对引进的猪只必须进行环境适应(Acclimatization)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对这些猪只可以通过自然接触(Natural Exposure)的方式,来达到驯化(Acclimatization)的目的,动物群最终会处于稳定(Stabilization)状态,即消除了病原谱差异性(DPS)。
        积极的方法也包括通过严格的管理降低本场的病原谱值(VPS),使其接近所引动物场的病原谱值(VPS)。
        同样道理,饲养的动物接触野生动物(如野鸟,老鼠等)确实也很危险,但不接触也很困难。蚊、蝇和老鼠都是自然界的物种,完全消灭它们不容易,也不可能,况且这些动物不一定都带有病原,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将这些动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即使饲养动物接触这些动物,病原谱值(VPS)也不会迅速增大,即病原谱改变的速度会降低。 
        另外,很多猪场在引进新的猪只后立即注射疫苗(如口蹄疫、猪瘟等),以为这样就会万事大吉,但往往也是事与愿违。因为引进猪只时,本身病原谱差异性比较大,加上中途运输和地域病原谱的差异,如果再接种疫苗,DPS会迅速增大,往往促使动物群发生新的疫情。
        3.6母源抗体保护:由于对母源抗体的错误认识导致了一些错误免疫程序的出现,如有些农场反复注射疫苗使机体的抗体水平始终处于很高的状态,再有如实验室中用攻毒的方法来模拟自然感染的过程等。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考虑母源抗体影响疫苗接种效果这一结论。
        研究发现,血液中母源抗体低的幼小动物是不易存活的。抗体保护下的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是长久的,抗体保护下的免疫是牢固的;让仔猪和母猪病原(尤其是潜在病原,PP)渐近性接触,使其建立稳固的免疫力远远比将仔猪和母猪过早隔开更为重要。

上一篇:肉鸡业科技创新的体会与思考

下一篇:温度和湿度对集约化鸡场球虫病的影响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