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2020年冬季以来非瘟疫情分析及精准剔除方案总结

时间:2021-04-25    点击: 次    来源:金诺诊断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三、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的原因

2019年各大养猪企业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以生物安全为基础的“早、快、准”精准剔除方案。但在2020-2021年度,该方案遭遇了严重的挑战,表现为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原因大概有有以下几点:

1、存栏量不同大环境不一样  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国猪群存栏密度较小,环境感染压力小,生物安全压力小,即使有个别猪场出现感染现象,猪场通过上述方案在短时间内即能够迅速恢复生产。而进入2020年下半年,新建场、复产场大量投入使用,猪群密度增大,个别地区甚至超过非瘟之前养殖量,区域防控压力大、生物安全压力大,随着外界气温降低,非瘟疫情呈现燎原之势。

2、温度差异  在非瘟精准剔除方案风靡行业,成为业内茶余饭后谈资的那段时间,期间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春末、夏季与初秋)。从我国非洲猪瘟病毒这两年半的流行趋势看,与新冠病毒一样,非瘟病毒“怕热不怕冷”,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病毒的传播能力下降,猪场生物安全压力较小。进入2020年11月份,气温下降,环境消杀效果下降,再伴随猪群密度升高,一旦区域内有猪场感染,整个区域迅速沦陷。

3、毒株差异  2019-2020年度全国范围猪群密度较小,自然致弱毒株呈现散发现象。进入2020-2021年度,伴随着猪群密度增大自然致弱毒株在部分地区呈现流行态势。

养殖密度增大、气温低、毒株变弱是2020-2021年度疫情爆发的三大原因,从两年半来的猪群发病规律看,区域内猪群密度的大小是本区域能否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在2019-2020年度的冬季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疫情,自然致弱毒株在此期间内也未引起大范围猪群的感染,因此,气温低与致弱毒株只能对疫情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上一篇:当前非瘟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下一篇:高风险时期猪场应关注的六大问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