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姚民仆:2020年中国农牧业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时间:2019-12-03    点击: 次    来源:中畜兴牧    作者:姚民仆 - 小 + 大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趋于下降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可以表述为: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较为昂贵的该种物品,从而最便宜地获得满足。如果猪肉的价格上升,而其他禽肉、牛、羊肉的价格不变,那么猪肉就会变成价格相对贵的东西。当猪肉变成贵的食品时,猪肉的购买量减少,而禽、牛、羊肉的购买量会增加。
      一般说来,肉类的替代效应可以表述为:当某一肉类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用其它肉类替代变得较贵的肉类,从而最便宜地获得满足。尤其是肉品加工业(如火腿肠),当猪肉价格上升时,它就倾向于用禽肉来代替,减少猪肉的使用比例。消费者用便宜的肉类来替代时,企业也能用较小的成本来获得替代的满足。第二个是收入效应。即价格变化通过对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影响,进而影响物品的需求量。当你的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时,价格上升就如同你的实际收入或者是购买力下降一样,于是他们很可能减少几乎所有物品的购买数量,这就导致了一种收入效应。经济学用“收入弹性”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收入效应。有的物品是高收入弹性,如空中旅行、汽车,表示对于这些物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上升。有的物品是低收入弹性,如食品、香烟,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仅作出微弱的反应。此外,收入效应常常会强化替代效应。我们不要忘记,人们在食品的消费中,相对而言,猪肉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不小的。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决定了各种商品的主要特征。有些物品的需求曲线是极富价格弹性的,如消费者在一种商品上花费了很多钱,而又存在着许多现成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很强,需求量对于价格的上升会作出强有力的反应。但是,如果一种商品,如食盐,仅占消费者预算中很小的部分,食盐很难被其它商品所替代,同时,它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很小,其需求趋向于缺乏价格弹性。
      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差别很大,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弹性很高时,意味着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强烈。价格弹性很低时,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微弱。食品、燃料、鞋及药品等必需品一般缺乏弹性,这些物品是生活所必需的,即使价格上升,也很难舍弃。如果明天所有的食品和鞋的价格上涨了20%,你无法设想,人们不吃食品和光脚走路。因此,食品和鞋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此外,拥有替代品的物品比没有替代品的物品弹性更大,如果猪肉价格上涨的话,人们可以转而食用鸡肉、牛肉、羊肉等来满足对肉类的需求,因此,猪肉的价格弹性相对较高。

5.上半年生猪养殖头均盈利约136元,处历史同期较好水平

根据对8000个养猪户定点监测,今年上半年出栏1头活猪平均盈利136元。其中,受疫情及禁运政策影响,1月生猪养殖处在盈亏平衡状态,2月头均亏损76元;3月份开始,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保持在200元以上,3~5月分别为209元、218元和215元,6月达到328元。从历史经验来看,历年3~5月是猪肉需求淡季,生猪养殖多处在亏损状态;今年则表现为淡季不淡,生猪养殖盈利处在历史同期较好水平。
      近期养殖效益虽提升,但前期疫病损失更大,行业普遍亏损。

6.受价格上涨拉动,上半年进口猪肉同比增长26.3%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鲜冷冻猪肉进口81.9万吨,同比增长26.3%,进口额为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其中,6月猪肉进口量为16.0万吨,同比增加62.8%。主要进口国为西班牙、德国、加拿大、巴西、美国、荷兰、丹麦、法国、英国、智利和爱尔兰。猪肉出口量1.38万吨,同比减33.3%,出口额0.65亿美元,同比减33.8%,主要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
      欧美猪肉产量增加带动全球贸易量提升超10%。2019年全球猪肉出口量预计940万吨,增加96万吨。
      综合来看,在不考虑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与2018年相比,全球2019年贸易增量为100万吨(美国60万吨、巴西20万吨、加拿大10万吨、智利和阿根廷10万吨),2020年猪肉贸易可以增加150万-200万吨(美国95万吨、欧盟35万吨、其他国家合计70万吨上下),全球猪肉贸易量将会首次超过1000万吨。

三、八大应对策略

1、应对一:现金为王,苦练内功,留住人才

现金为王:在经济下行与危机时期,现金流比利润重要10倍,比收入重要20倍;一家健康的养殖企业一年的利润要经得起二至三年的亏损。苦练内功:不管外部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唯有做好自已,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留住人才:财富可以暂时失去,只要人在。

2、应对二: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严防死守

有人说防“非瘟”大企业有优势,难道规模大防瘟能力就强?我反而认为规模适度、管理精细、全进全出、利益共享、把猪当娃养的中小型企业更享优势。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主体依旧是小农户,这支力量一旦被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之中,小农户的整体经营水平将通过产业链提档升级,这将使中国的养猪模式和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
      追踪过程,保证结果。

上一篇:“稳猪价”背后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发展草食畜牧业是规模化养殖和饲料的关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