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廖明:透过禽流感看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时间:2017-09-27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廖明 - 小 + 大

3.从抗原性特点来看,即使相同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仍会存在差异,现有疫苗的抗原性与绝大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护作用良好。

根据H5亚型禽流感病毒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来看,D7株和Re-6对clade2.3.2.1毒株具体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新流行的clade2.3.2.2d变异毒株抗原差异较显著,D7与其抗原性有3~4log2的差异,Re-6与其抗原性有1~7log2的差异。

4.从致病性特点来看,H5N6亚型分离株均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大部分毒株对鸡呈现高致病性,少部分对水禽有高致病性,个别毒株对小鼠有强致死性。

(二)H7N9亚型禽流感流行特点

1.新出现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形成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毒株同时流行的局面,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

(1)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临床发病特点:病程7 d左右,死亡率可达100%。产蛋鸡和黄羽肉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体温升高,严重减食,饮水量明显减少;头部肿胀,鸡冠呈紫红色或黑红色,脚鳞出血;呼吸啰音;黄绿色或者绿色水样稀粪;喉头、气管充血出血,多脏器(如肺、心、肝、脾、胰腺、肌胃、腺胃、肠、肾、泄殖腔等)出血。

(2)低致病性H7N9禽流感临床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蛋鸡和肉鸡;可使产蛋下降20%以上;死亡率低;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

根据2017年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来看,当前家禽禽流感发病H9的检出率最高,约占禽流感阳性样品的60%,发病天龄以20~30 d龄的雏鸡为主,表现为支气管堵塞;H7约占样品的30%,发病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H5约占10%的比例,处于散发状态。

2.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出现同源性、致病性和抗原性等方面的差异。

H7N9病毒的演变:H7N9毒株基因变异,对家禽的致病性增强,但对人的致病力和感染力并没有增强。

(1)毒株的遗传演化关系。①长三角进化分支:2013年上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为低致病性,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2月出现了高致病性的新型毒株;②珠三角进化分支: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为低致病性。

(2)HA蛋白重要位点分析。高致病性毒株HA蛋白受体结合点226位均为Q,而同期其他病毒均为L。禽源高致病性毒株NA基因发生R289K突变,提示禽源毒株尚未产生对NA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期人源部分毒株发生了R29K突变。所含分离株的M2蛋白均发生了S31N变异,提示对烷胺类药物耐药。

(3)致病性研究(SPF鸡)。①致病性判定:静脉接种指数(IVPI)=3,全部实验鸡在24h内死亡,判定为高致病力毒株。②致病力测定:攻毒组的鸡在3d内全部死亡,同居组的鸡6d内全部死亡,病鸡表现为发热、腹泻、鸡冠发绀和脚鳞出血,剖检可见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脾脏重大。证明该毒株对SPF鸡具备高致病力、较广泛的组织嗜性和一定的水平传播能力。

(4)抗原性分析。根据体外HI抗体交叉试验结果来看,新出现的H7N9强毒株与2013-2014年分离的弱毒株存在抗原差异(>3log2)。

(三)H7N9亚型禽流感防控的难点

鸡在各种动物中毕竟容易带毒,其他家禽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传播也不容忽视。活禽交易市场(主要是农贸市场)在家禽生产和贸易链中仍是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率最高的环节。相关的运输、市场屠宰和销售等行为都有助于该病的传播扩散。2012年12月下旬至今,活禽交易市场病毒分离率急剧上升(个别市场病毒分离率>5%),与其他毒株混合感染现象普遍,且出现强毒株。

H7N9亚型禽流感防控的难点:

(1)家禽防疫。防止家禽严重死亡和减蛋;降低环境病毒污染率。

(2)人员防疫。减少人接触大量病毒的机会(降低环境病毒含量);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动物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理:

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为:传染源、易感群体和传播途径。

要想有效控制动物传染病,就需要做到以下三点: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

三、防控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防疫主导作用和组织功能

1.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有计划性控制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养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鼓励发展“一条龙”生产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

2.加强对动物疫苗和药物的质量管控和临床应用效果的监测评估。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疫苗生产用种毒,根据食品安全需求合理用药,按照市场规律依法经营。

上一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构想

下一篇:养殖与战争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