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漫谈中国养猪史

时间:2016-10-1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以后,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不断进步,群众中的养猪经验日益积累.并用文字记载下来。据晋张华撰的《博物志》(公元三世纪)载:“商邱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法》,”可惜的是均已佚失。仅存的祗有北魏(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其中载有:“圈不厌小,圈小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亦须小厂以避雨雪。春夏草生,随时放牧,糟糠之属,当日别与。八、九、十月放而不饲,所有糟糠,则畜待穹冬春初”。说明当时人们已注意到放牧与舍饲两者的密切结合,藉以调节饲料的余缺。因季节而实行不同的饲养方式。利用放牧,节约饲料,而把有限的精料,使用在冬春的舍饲期间。该书还介绍了冬天严寒季节产下的初生仔猪的护理方法:“十一、十二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豚不蒸则脑冻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以暖气助之。”还论述了仔猪辅料的方法:“宜埋车轮为食场,散粟豆柱内。小豚足食,出入自由,则肥速;”并实行仔猪断奶后的去势:“六十日后犍”;最后加以催肥:“麻盐肥豚豕”等一整套综合技术措施。
        隋、唐(公元581—906年)以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朝野佥载》中载:“唐洪州(今江西省南昌)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这是古代养猪的专业户。又据《新唐书.卢杞传》:“大历末(公元776—779年)卢杞为虢州(河南灵宝)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杞曰:‘同州亦陛下百姓。臣谓食之便。’帝曰:‘守虢而忧他州,宰相材也’。诏以豕赐贫民”。说明那时官办养猪场规模有数千头以上者,可见唐代我国养猪业曾有过大规模的经营。
        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有关养猪业的发展情况,散见于各诗文和笔记小说之中.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对猪肉的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东坡(苏轼)性喜嗜猪肉,在黄冈时,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湖北黄冈)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才不解煮,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说的是黄州猪肉价贱,表明当时当地产猪很多,吃法必很考究,正是多吃常吃猪肉而又肉质味美的反映。苏东坡以善于品味而闻名,他原是四川眉山人,但官游所至,又到卞京、杭州、黄州、扬州、惠州、德耳(今海南岛儋县)、宝鸡、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镇江等地。因此各地的猪肉,他品尝得多,他对我国猪肉的评价是高的。又据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记载:“王中令既平蜀,捕逐馀寇,与部队相远。饥甚,入一村寺中,主僧醉甚,箕踞,公怒,欲斩之,僧应对不惧,公奇而赦之。问求蔬食。僧曰:‘有肉无蔬’。公益奇之。馈之以蒸猪头,食之甚美。公喜,问僧止能饮酒食肉耶?抑有他技也。僧自言能为诗,公令赋食蒸豚诗,操笔立成。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荐,软熟真堪玉箸挑,共把膻根(即羊)来比并,膻根只合吃藤条’。公大喜,与紫衣师号。东坡元佑初(公元1086年)见公之元孙讷,夜话及此,为之记。”诗中讲述了猪的喂法和猪肉烹调方法,也赞叹了猪肉的鲜美,只有长期养猪食肉者才能道出。记载中还谈及王中令向主僧索食,僧道:“有肉无蔬”。说明当时四川吃猪肉比吃蔬菜方便,产猪之多,可以想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末年京都开封每天从南薰门赶进猪只的情况说:“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头,止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说明当时城市发展对猪肉的需求程度和宋代养猪业发展的情况。
        元代(公元1271—1368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强调“以农桑为急务”,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农学著作很多,如王桢编著的《农书》(1313年完成)是我国第一部对全国范围的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的农书。在养猪技术方面,记载了一些创造发明和可贵的经验。就江南水乡多湖泊的情况。提到:“江南水地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诸物,可以饲之。”宋、元时代,对萍的繁殖特点已有认识,如宋代陆佃《埤雅》卷十六,提到萍,曾有:“旧说,萍滋生,一夜七子,一日萍浮于流水则不生,于止水则一夕生九子”。把滋生很快的水草用来喂猪,扩大了饲料来源。山区养猪。也要考虑其具体特点:“养猪凡占山皆用橡实,或食药苗,谓之山猪,其肉为上。”另外还有用发酵饲料喂猪的经验出现。书中载有:“江北陆地,可种马齿苋,约量多寡,计其亩数种之,易活耐旱;割之,比终一亩,其初已茂,用之铡切,以泔糟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特为省力,易得肥月盾。”说明当时已采取大量利用青粗饲料,适当搭配精料的饲养方式,并且注意到因地因时制宜,扩大饲料来源,利用发酵饲料喂猪。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宝贵经验,并倡导建立养猪饲料基地等先进技术措施。关于元代我国内地养猪业发展的盛况,在《马可波罗游记》(公元1289年)一书中提到他当时在我国浙江省的衢州旅行时见到的情景说:“在这个地区,看不到绵羊,但有许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于猪的数目则特别的多。”这些都反映了元代很重视内地农区家庭副业猪的饲养,所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上一篇:美国猪价暴跌对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下一篇:缔造中法猪业交流新高峰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