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上市肉鸡企业为何扩张依旧?

时间:2013-01-1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三、上市公司逆风飞扬为哪般?
    1、募集资金的正常使用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上马投资项目,首先是募集资金的正常使用,因为证监会对此有严格规定: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募集资金应按照招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所列用途使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改变。此外,证监会还结合年度报告披露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正因如此,上市公司用募集的资金进行产能扩张无可厚非,而三家上市肉鸡企业募集的资金流向也符合正常的投资渠道。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组建合资公司或成立分公司,除了从战略意义上考虑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
    2、扩充产能,做大做强
    在肉鸡全产业链亏损的情况下,作为全国最大的祖代白羽肉种鸡企业,山东益生股份一方面看好长期的肉鸡市场,另一方面看好因激烈的竞争小企业退出而带来的市场份额,延伸产业链条,扩充产能,这也许正是上市公司的目标所在。因为从数量上,国内的鸡肉市场仅次于猪肉市场,但中国的肉鸡行业发展速度较猪肉行业慢,猪肉加工行业在国内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如雨润、双汇、金锣等第一集团军都是全国性布网,而肉鸡行业目前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多为地域性企业,这是整个行业存在的机会,也为大型企业集团抢占市场份额留下了大量空间。
    3、资源整合,行业集聚
    其实,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肉鸡产业目前欠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整个产业的整合度。产业整合度提高的优点不言而喻,除了能够集中优势资源、避免同质竞争、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生产与市场,对于食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以美国与巴西为例,泰森公司在美国鸡肉市场所占份额超过25%,而在巴西国内,则是lBs、BRF以及Marfrig公司三足鼎立,其中Marfrig公司在三年内并购了39家公司,一举成为巴西第三大肉鸡生产企业。
    我国肉鸡产业缺少真正的“龙头”企业,虽然目前有三家上市公司,但是,与庞大的中国肉鸡市场相比,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有限,没有能力进行资源整合、行业重组与构建。如今上市公司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生产能力,也许正是为了以后的行业整合打基础。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上市公司选择在市场低迷时期不断扩张,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更宏伟的目标,我们不得而知。
    四、上市公司未来面临的挑战
    1、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精耕细作带来的压力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庞大,近年来吸引了许多外商的目光。日前外商投资在我国建设的白羽肉鸡企业主要有正大集团、泰森食品、日本火腿集团等。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养殖量和屠宰量达到3亿只左右,泰森食品也在中国建设三家企业,分别为泰森大龙食品、泰森新昌食品和江苏泰森食品。近两年来,美国嘉吉、福喜也开始在中国建设养殖和屠宰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肉鸡养殖量和屠宰量均将达到1亿只。
    与庞大的中国肉鸡市场相比,虽然目前这些跨国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有限,不足以对国内上市肉鸡企业构成威胁,但是,他们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市场流通渠道,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关注,他们对整个肉鸡产业链的渗透和影响,以及未来对中国肉鸡市场的逐步掌控,对国内肉鸡企业造成的冲击是不可小视的。随着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逐步精耕细作,其对行业的影响力将日渐显现。他们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2、中国肉鸡企业经营和销售销渠道不成熟
    (1)规模不等同效益
    其实,与国际知名肉鸡公司相比,我国肉鸡企业目前缺少的并不是资金,以三家上市公司为例,它们通过融资和增发股票等方式,掌握了很多社会资源,投资扩大产能并不是问题。从它们现有的规模和计划投资的规模来看,有的已经远远超过正大集团、泰森集团、福喜集团等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投资规模。但是,肉鸡行业并非投入资金就能盈利,必须在行业积累相当深厚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渠道网络配置等,才能获得预期效益。近两年,国内上市肉鸡企业规模扩张明显,但是赢利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其中就有这个原因。
    从目前三家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在多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但是仍需不断积累,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另外,肉鸡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如果不能解决经营层面的问题,单纯做大规模并不一定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2)消费市场需要培育
    从目前国内消费情况来看,并不存在鸡肉短缺的问题,因为猪肉仍然是中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而且猪肉与鸡肉的相关性很大,价格联动性明显。在猪肉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片面扩大肉鸡生产规模,市场能否消化那么多产能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上市公司缺少的是鸡肉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销售渠道的构建、销售网络的完善等对于市场终端的掌控能力,如果能通过扩大消费量来拉动企业生产,将会使其生产行为的目的性、目标性更加明确,让企业的产能扩充成为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实现新的跨越,这才是理性和有希望的企业。

上一篇:蛋鸡产业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2012年家禽市场十大事件盘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