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防控

时间:2011-11-1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3易感动物
  易感性是指动物对每种疫病病原体的感受性大小。一个地区动物群体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和易感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疫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感染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动物易感性的高低虽然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动物体的遗传特征、特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料、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都可影响到动物群体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
  动物的内在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同一种病原体表现的临床反应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其遗传性决定的。某一病原体可感染多种动物而引起不同的表现;一定年龄的动物对某些疫病的易感性较高,如幼龄动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易感性较高;年轻的动物对一般疫病的易感性较年老者为高,这往往与动物的特异性免疫状态有关。动物抗病育种,就是培育对某种或某类疫病不易感的动物,从而防止这些疫病的流行。
  动物的外在因素各种饲养管理因素包括饲料质量、畜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以及其他应激等都是与疫病发生有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免疫增强剂或预防性药物、减少饲养和运输途中的应激等,则都是提高动物对疫病抵抗力的措施。
  特异免疫状态在某些疫病流行时,动物群中易感性最高的个体易于感染发病并死亡,其余已耐过或无症状感染的动物,则可获得特异免疫力。所以,发生流行之后,该地区动物群的易感性降低,疫病停止流行。在某些疫病常在的地区,当地动物易感性较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非典型的顿挫型感染,其中有不少病原携带者并无临床表现,但从无病地区新引进的动物群一旦被感染,或病原携带菌者被引入无病地区,常引起急性暴发,如喘气病。一般情况下,如果动物群中70%~80%的个体有抵抗力时,就不会发生大规模暴发流行。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不是100%的动物都进行了免疫接种,或是100%免疫后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获得了充分的免疫力,但通过免疫接种,动物群体常能获得良好保护。因此,免疫是有效降低易感动物易感性,预防疫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2 目前控制疫病三个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了一系列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依照这些制度,国家实施了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其核心就是围绕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已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但这些措施有些落实的还不到位,有的还不完善,影响了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2.1 传染源控制方面
  2.1.1 疫源的检测
  目前的疫情监测方案仍以主动监测为主,样品多采自健康的动物,而发病和死亡动物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及时检测,因此,这种方案发现传染源的几率很低;动物诊疗机构接触的都是发病动物,是最易发现疫情的场所,但目前没有将其纳入国家的疫病监测系统;产地检疫工作不到位,特别是种用和继续饲养动物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测;屠宰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疑似发病动物不能及时采样送检和进行疫情追溯;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的还不够全面,很多疫情没有最终追到疫源。
  2.1.2疫清报告
  疫情报告不及时和瞒报疫情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受地方利益考虑,私自处理疫情比较常见;养殖者、兽医从业人员报告疫病的意识差,致使多数疫情报告不上来,甚至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疫情后也不上报;疫情报告机制和系统需进一步改进。 
  2.1.3消灭传染源
  目前,国家只在禽流感、口蹄疫、奶牛布病等少数几个疫病出台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政策,但由于补偿标准低、补偿经费到位迟等原因,一些地方扑杀不彻底;多数其他疫病没有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政策,发生疫情后对发病和死亡动物及其产品私自处理、不按规定处理,甚至非法加工上市,造成病原扩散蔓延;除奶牛外,其他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的健康标准没有出台,疫病净化没有依据,影响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而病原随引种传播,是当前疫病防控的重要问题之一;疫病防控的区域化管理工作开展的不到位,没能调动地方疫病防控的积极性。
  2.2控制传播途径方面
  2.2.1 风险评估没有全面开展
  风险评估的方法没和程序有效建立起来,对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活畜禽市场、畜产品市场、疫苗生产企业、研究单位、诊疗机构、隔离检疫场等环节没有开展定期和系统的风险评估,对各环节的风险所在和大小掌握的不清楚,防控工作难以有的放矢。
  2.2.2 养殖环节防疫措施不到位
  从控制传播途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多数中小养殖场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防疫条件,防疫制度不健全,没有实行严格的封闭饲养管理,人员进出管理及其消毒不严,没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引进动物不进行隔离饲养,废弃物没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散养动物没有任何防疫条件;多数活畜禽市场防疫条件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要求,已成为疫病传播的重要场所。
  2.2.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仍有漏洞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存在大量从事动物疫病研究、教学、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生产的机构,还有一大批从事疫病检测、诊断和动物疾病诊疗的机构,其中很多场所的生物安全措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从这些场所向环境泄露或释放病原体的风险极大。

上一篇:养殖中通风换气的重大意义

下一篇:猪瘟发病新特点及综合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