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屠宰加工 > 文章

预制菜:从餐桌革命到产业升级的全球演进与中国实践

时间:2025-10-23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二、中国预制菜的历史跃迁:政策护航与模式创新

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传统食品加工向现代产业体系跨越的奋斗史。这一过程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历经多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蕴含着独特的发展逻辑与创新实践。

(一)原始期(20 世纪 80 - 90 年代):从传统腌制到现代速冻的雏形探索

20 世纪 80 - 90 年代,中国预制菜尚处于原始期,但其发展根基深深扎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腊肉、腌菜、风干水产等传统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预制菜的早期形态,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是对食材的有效保存方式,也满足了餐饮机构提前备餐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罐头和速冻技术的引入,预制菜开始踏上现代化征程。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率先在 80 年代引入速冻技术,生产速冻饺子、包子等产品。当时,这些产品主要以出口创汇为导向,对美速冻食品年出口量一度高达 50 万吨。在生产模式上,形成 “前店后厂” 式的初级加工模式,虽规模较小、技术相对简单,但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孕育期(2000 - 2015 年):中央厨房驱动的餐饮标准化革命

进入 21 世纪,餐饮连锁化进程加速,成为预制菜发展的强大助推器。真功夫等中式快餐企业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率先建立中央厨房模式,开启餐饮标准化革命。

中央厨房通过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食材采购、加工到配送的全流程管控,有效解决了连锁餐饮长期面临的 “千店千味” 难题。以真功夫的排骨饭为例,通过工业化生产,成功实现 98% 的口味一致性,让消费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品尝到相同美味的排骨饭。

这一时期,预制菜主要面向 B 端市场,成为保障连锁餐饮口味一致性的关键支撑。据统计,预制菜的应用使餐饮企业后厨面积需求降低 30%,人力成本降低 20%,极大提升了餐饮企业的运营效率。在预制菜助力下,中式快餐连锁化率从 5% 迅速提升至 20%,推动了中式快餐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一阶段的预制菜产业存在 “重生产、轻品牌” 的特点,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价格和质量层面。

(三)加速期(2016 - 2022 年):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的 C 端突围

2016 年,京东物流首次使用 “预制菜货柜” 标签对相关品类进行归类,这一标志性事件正式宣告 “预制菜” 概念诞生,为产业发展开辟新道路。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疫情防控期间,居家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出口企业也面临转内销压力,在此背景下,预制菜从 B 端市场迅速向 C 端市场渗透。

C 端市场占比从 15% 跃升至 35%,迎来爆发式增长。广东省湛江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 “政府 + 龙头企业 + 媒体” 的协同模式,大力推广水产预制菜,成功解决南美白对虾、金鲳鱼等农产品滞销问题。其中,南美白对虾预制菜的出口额增长 25%,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山东省烟台和临沂兰陵县也不甘落后,分别推动禽肉预制菜生产线建设和蔬菜预制菜品类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2022 年,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这是首个省级预制菜专项政策,明确预制菜的产业定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预制菜产业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8%,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四)规范期(2023 年至今):监管框架构建与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一通知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根据通知,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并经过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需同时满足食用便捷性和保质期要求。同时,明确排除净菜、速冻面米、即食食品三类产品,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为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边界。

上一篇:鸡排产业正在经历的双重变革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