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屠宰加工 > 文章

我国奶制品品类占比分析与待优化方向梳理

时间:2025-10-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奶业协会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为推动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奶业协会官微自9月17日起系列推送《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5)》深度解读与精华摘编。报告聚焦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产加销一体化等全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权威战略成果。通过持续分享关键洞察与落地路径,旨在为行业决策与创新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奶业现代化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我国奶制品产品结构现状分析

(一)总体规模与结构分析

2024 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呈现“规模庞大但结构失衡”的典型特征,全年总产量达2 9 6 1 . 8 万吨,但产品结构严重失衡。液态奶产量占比高达92.7%,其中UHT 灭菌乳独占76%,巴氏杀菌乳占比不足15%,与日本(89%)、欧盟(65%)等成熟市场差距显著;而奶酪、黄油等深加工产品占比仅7.3%,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关键原料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乳清粉进口占比92%、乳铁蛋白进口依存度达95%。与此同时,新兴消费场景需求快速增长却面临供给不足困境:冰淇淋专用乳脂年需求增速18%,但进口占比65%;新茶饮定制乳基料市场规模突破120 亿元,却80% 依赖进口;功能性乳制品年增长率25%,但核心菌种90% 需进口。这种“液态奶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行业陷入低端产能利用率不足60%、高端产品年进口额突破80 亿美元的困境。

综合来看,我国乳制品产业虽总量庞大,但仍处于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和产品高端化亟需加快步伐。提升乳源利用效率、扩大精深加工产品供给,是推动乳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核心任务。

(二)液态奶市场结构性矛盾

1、常温奶产能过剩

2024 年,我国液态奶产量达2860 万吨,占乳制品总量的92.7%,其中超高温灭菌乳(UHT)占比超过75%,而低温鲜奶的渗透率仅在一线城市不足40%。这一消费结构导致产能闲置与营养流失的双重矛盾:一方面,消费疲软使原奶过剩量达400 万吨,乳企依赖日均喷粉1–2 万吨来缓解原奶过剩压力;另一方面,UHT 奶在加工过程中乳铁蛋白等活性营养物质损失率超过90%,而低温鲜奶的乳铁蛋白保留率则可达80% 以上。

2、低温鲜奶渗透不足

从供给端看,低温鲜奶产量仅占液态奶总产量的35%,远低于日本89%的渗透率,其中高端产品如A2 β- 酪蛋白奶、有机鲜奶等市场占比不足30%,区域性乳企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60%,全国性品牌市占率不足20%;从流通环节看,县域冷链覆盖率仅为42%,县级以下市场冷链断链率约37%,运输环节温控合格率仅68%,销售终端冷链设备配置率不足50%,导致区域乳企销售半径普遍局限在300 公里范围内;从市场格局看,呈现显著城乡分化,一线城市低温鲜奶渗透率达55% 而三四线城市仅为28%,县域市场库存数量不足城市40%,高端产品接受度差距达3.2 倍。

(三)干乳制品与功能基料短板

1、奶酪产业链不完善

2024 年我国黄油和奶酪产量分别为13.6 万吨和5.2 万吨,虽然保持稳步增长,但整体高端乳品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突出。

上一篇:预制菜浪潮下,家禽业如何突出重围?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