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30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鸡蛋作为日常消费的重要农产品,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 年三季度,鸡蛋价格呈现出迅猛的上涨态势,引发广泛关注。进入四季度,蛋价走势成为市场参与者高度关切的问题。其价格走向究竟是延续前期涨势,还是出现反转,背后是供需双方复杂的博弈关系,这其中蕴含着价格波动的内在逻辑。本文将深入剖析鸡蛋市场的供需格局,探寻价格变化的规律。 一、三季度蛋价 “逆袭”:需求三波驱动走出 “过山车” 行情50% 涨幅背后的需求 “三级跳” 2025 年三季度,主产区鸡蛋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上涨趋势。从 7 月上旬的 2.50 元 / 斤,快速攀升至 9 月中旬的 3.75 元 / 斤,累计涨幅达 50%。尽管相较于去年同期,价格仍低 32.62%,但此轮涨幅已然成为市场焦点。 这一价格上涨主要由需求端的三波驱动因素引发。 第一波,7 月南方出梅,市场环境改善。梅雨季结束后,鸡蛋存储条件优化,发霉等质量问题显著减少。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大幅提高,产地日均发货量从 580 吨迅速增至 620 吨。需求的突然增加,有力地推动了价格的首轮上涨。 第二波,8 月开学季与中秋备货的双重拉动。全国 1.8 亿学生集中返校,校园食堂鸡蛋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食品厂为应对中秋月饼生产,开启大规模囤蛋,月饼用蛋量相比平常激增 30%。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主产区发货量突破 620 吨,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扬,达到 3.75 元 / 斤的峰值,市场交易活跃。 第三波,9 月双节效应的强力推动。国庆前,商超、电商提前 15 天启动备货,大量采购鸡蛋。加之冷库蛋集中出库,终端市场需求短期内急剧膨胀。在这一强大需求的推动下,蛋价迎来第三轮上涨动力,价格走势更为强劲。 供应压力暗涌:存栏量创近五年新高 在蛋价大幅上涨的背后,供应端却存在较大压力。8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65 亿只,环比增长 0.66%,同比增长 5.98%,创下 2020 年以来的最高值。这表明市场鸡蛋供应量持续增加,对价格形成潜在压力。 尽管 9 月老母鸡出栏量周均达到 1766 万只,环比增长 18%,但随着气温下降,蛋鸡产蛋率提升 5%,单枚蛋重增加 2 克。这一变化相当于每月新增 12 万吨供应。再加上冷库蛋集中出库,实际供应压力并未减轻。这也导致鸡蛋价格涨幅低于 2024 年同期,供应端压力成为蛋价上涨的制约因素。 二、供应端 “堰塞湖”:存栏高位如何压制蛋价? 存栏量 “易涨难跌” 的底层逻辑 进入四季度,鸡蛋供应端压力依然突出,存栏量持续处于高位,成为压制蛋价的关键因素。这背后存在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前期补栏的影响。6 - 8 月,受高温天气影响,鸡苗补栏量环比下降 9.4%。但在此之前,3 - 5 月补栏的 6 亿只鸡苗陆续进入产蛋高峰期。到 10 月,在产蛋鸡理论存栏量仍高达 13.5 亿只,处于历史高位。新增产能使得市场鸡蛋供应短期内难以有效减少。 其次,产蛋效率的提升加剧了供应压力。随着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回落至 25℃以下,蛋鸡生活环境改善,产蛋率从 80% 回升至 88%,单枚蛋重增加 2 克。这意味着每月新增大量鸡蛋供应,进一步抵消了老鸡出栏带来的存栏下降,使得存栏量难以降低。 区域供应分化:北方 “量大价稳” vs 南方 “量少价高” 除整体存栏量压力外,鸡蛋供应在区域上也存在明显分化。北方主产区和南方销区情况差异显著,对蛋价产生重要影响。 北方主产区如河北、山东等地,存栏量占全国 40%,是主要供应地。但受冷库蛋集中出库影响,9 月现货价涨幅相对较小,仅为 44%,低于南方 55% 的涨幅。价格相对稳定,反映出北方市场供应充足,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
上一篇:蛋价国庆中秋旺季“哑火”
下一篇:猪价“跌跌不休”探新低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