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7-16 点击: 次 来源:吕翠等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1.3.3 细胞培养 SIV能在原代人胚肾、猴肾、牛肾、地鼠肾、鸡胚肾等组织细胞中生长。但当前应用最多的还是MDCK和MDBK细胞,由于二者都为传代细胞,均带有致癌基因,通过它们分离和培养的SIV无法用于疫苗生产,在SIV感染的组织细胞中,加入一定量的胰蛋白酶,可提高细胞病变程度,增加蚀斑数,加大蚀斑的直径,最重要的是能提高病毒产量。 1.3.4 毒性作用 SIV感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在此增殖。如果把适量病毒注入易感动物皮下或肌肉内,病毒不能增殖,但注入者常伴有高热、浑身酸疼,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在试验条件下,SIV可以使小鼠、雪貂等感染发病,主要引起肺炎症状;给小鼠脑内注射SIV还会引起中毒症状,24 h内死亡。 1.3.5 红细胞凝集活性 SIV具有凝集红细胞的活性,可以凝集鸡、驴、猪、绵羊、兔、豚鼠、小鼠、大鼠和人“O”型血红细胞。并且这种活性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 1.4 抗原性 根据表面和内部抗原,流感病毒科包括A、B、C型和托高土4个属。SIV属于A型流感病毒属。A型和B型病毒的内部抗原为核蛋白(NP)和基脂蛋白(M),其性质很稳定,可用血清学方法区分。表面抗原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容易变异。在A型流感病毒中各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力弱,B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不容易变异,且无亚型之分。据资料报道,国外也从猪群中分离到了C型SIV。SIV的抗原性较强,自然或人工感染的动物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SIV的表面糖蛋白HA和NA的抗原特性,尤其是HA蛋白的抗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HA糖蛋白的抗原性直接影响病毒的感染性、致病性、宿主特异性、病毒在机体内的增殖传播及病毒的组织嗜性,它所产生的抗体能中和病毒感染。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免疫识别所产生的抗原性变异,和它的抗原性及结构密切相关,抗原性改变的毒株常能引起新的流感大流行。 2 SIV的基因组结构 SI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8个基因片段编码10个基因产物,其中片段1~3分别编码PA、PB1和PB2聚合酶,片段4和片段6分别编码HA和NA,片段5编码NP,片段7编码病毒基脂蛋白M1和离子通道蛋白M2,片段8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S2。 3 SIV蛋白的研究 3.1 血凝素蛋白 HA是构成流感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之一,为杆球形蛋白分子,大小为4 μm×14 μm,在电镜下可形成星状聚合物。HA为75 ku糖蛋白,是I型膜蛋白。流感病毒的HA包括3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靠近HA2亚单位羧基端棕榈化位点。功能性HA是由3个非共价结合的HA1和HA2肽链所组成。 HA水解成HA1和HA2,是感染的先决条件,水解后则去除连接肽或单一精氨酸。这在不同的宿主细胞是不同的。因此,HA对细胞蛋白酶的易感性和这些酶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是病毒泛嗜性的决定因素。 SIV进入宿主细胞依赖于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HA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A的膜融合作用除了需要蛋白酶的裂解外,还需要酸性环境。而这种融合作用是由于病毒HA在低pH诱导下变为具有融合活性的构象。罗汉松酸相关的复合物通过与A型流感病毒的中性pH构象相互作用,可以阻止低pH诱导HA变为融合性构象。胞浆域由10个~1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5个氨基酸残基在A型流感病毒的所有亚型中都是保守的。乙酰化位点的减少可阻止HA1亚型感染性病毒的形成。去乙酰化作用不影响膜的融合和融合孔的形成,但可抑制合胞体的形成[4-5]。 3.2 神经氨酸酶 NA也是流感病毒胞膜的糖蛋白。电镜下,NA突起为药10 μm长的纤维,在其末端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较大的结构,其分离物易形成花瓣样结构。每个NA突起为200 ku,它是两个不同的由二硫键连接的55 ku糖蛋白的二聚物,即由4个单体NA所组成,每个单体由一些折叠组成,排列成螺旋桨状,环绕着唾液酸结合位点。NA为Ⅱ型膜蛋白。NA在毒粒的胞膜上似蘑菇状,有一短柄,N端有一疏水区,它插入病毒颗粒的双层类脂膜,可能作为信号肽。NA是一种外切糖苷酶,可裂解唾液酸和附近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使子代病毒释放出来,还可防止病毒之间的聚集。正是由于这一作用,0 ℃发生的血凝现象,在37 ℃就逐渐逆转,即在37 ℃,NA裂解了使病毒赖以组合的细胞膜受体。研究表明[6],NA通过连接和隔离纤维蛋白酶原,提高这种泛在性蛋白酶前体的局部浓度,从而提高HA的裂解性。NA分子的这种不寻常功能的结构基础是C端的赖氨酸和146位氨基酸残基缺少一寡糖侧链。这些结果表明,对人类来说A型流感病毒(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病毒)都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变为高致病性。 3.3 核蛋白 NP由病毒片段5编码,大约为500个氨基酸,具有型特异性,主要决定宿主范围。NP是螺旋形核衣壳的主轴,与RNA片段及各种聚合酶相连,在感染的细胞或病毒体中以磷酸化形式存在。NP至少有3个互相重叠的抗原区,其中一个区在各型流感病毒间均存在。针对这一区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病毒RNA的转录,说明NP在mRNA到RNA转录过程中起着开关作用[7]。NP的核甘酸相对保守,但也可发生突变。 |
上一篇:我国猪病防治研究新进展
下一篇:欧洲猪圆环病毒病的控制情况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