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作者:格桑卓嘎 - 小 + 大
现今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畜禽疾病越来越复杂,单一发生的疾病已很少见,病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抗生素等化学药物效果变差,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其他问题不容忽视,限制化学药物的使用成为社会共识。中兽药主要作用机理是恢复机体整体机能,具有广谱的抗病菌作用,在治疗混合感染性疾病时效果较好,中兽药的同类藏兽药机理与效果类似。李登宇等研究表明,中藏药中的仁青芒觉、坐珠达西、地榆、黄连、诃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具有治疗沙门氏菌病的价值。王刚等研究表明,藏药仁青芒觉对藏猪源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在受试葡萄球菌对卩-内酰胺类抗菌药普遍耐药的情况下,6种藏药提取物对受试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短穂兔耳草体外抑菌作用最强。随着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宣布:自2020年7月1日起,中国饲料生产企业将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中国养殖业进人限抗时代,为藏兽药在生产的应用提供巨大空间。 三、藏兽药未来发展建议 1、保护与发展并行 收集、整理和记录藏兽医资料是藏兽药发展的前提,亟需对传统藏兽医药进行抢救、整理、保护和传承。加强藏草药的药学、药理、临床等的研究;深人探索藏兽药的理论和应用,提高藏兽药的科学性和推广藏兽药的研发成果。例如紫堇属藏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传统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研究较浅,需要进一步考证,对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等开展研究,建立紫堇属藏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其生产流通和建立用药安全规范近年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藏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成为藏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挖掘藏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新方剂开发和藏药传承。藏兽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运用,在未来推动藏兽药同现代医疗理论与体系相适应,可让藏兽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2、积极培育藏兽医药人才 藏兽药研究领域领军人才长期匮乏,队伍发展任重而道远,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为保护藏兽药,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域内的科研队伍建设。需要藏兽药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现有专家学者、藏兽药研发团队,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术会议,广泛交流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科研气氛;鼓励研究人员到相关兽药研究科研院所交流和吸引人才进藏工作,培养学术带头人,提高科研人员整体水平;还需要出台政策,在相关院校开设藏兽药课程和专业,培养未来的骨干力量,为藏兽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3、推动藏兽药向“产学研”方向发展 加强本地实验室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科研机构间互相交流,鼓励在校学生进来学习,完善藏兽药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建设,积极与内地科研机构合作研究。促进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积极合作,企业提供资源,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速度。可参考中药产业的“产学研”发展经验:以从事应用研究的大学等组织所产生的成果作为创新源,开发新式藏兽药。充分发挥政府对弱势产业的帮扶作用,组织专家对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藏兽药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帮助其建设现代化药品生产线,生产质量良好,效果稳定的藏兽药产品。 4、严格把控药品与药材质量 为推动藏兽药现代化,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研究和验证,参考国家标准与当地技术能力,制订更为合理的藏兽药生产标准与规范。加强对藏兽药产品的检测,杜绝假冒伪劣的藏兽药产品。例如,刘安平等对藏药七味兔耳草散的各种原材料进行鉴定,分别采用显微定性特征鉴别,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行测定,从而制定出各原材料的品质标准,完善了藏药七味兔耳草散质量标准,为制定藏兽药药方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
上一篇:兽药行业正在经历不可逆衰退?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