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二)行动成效显著 这些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种猪性能提升方面,参与普惠育种模式推广计划的规模较小母猪场,种猪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了 15%,抗病能力增强,仔猪的存活率从原来的 80% 提升到了 90% 。采用基因组育种先锋行动的企业,种猪的遗传性能显著提升,商品猪的瘦肉率提高了 8%,肉质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 成本降低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基因组选配,商品猪的料肉比平均降低了 0.2,每头商品猪节省成本 80 元 。智能工具示范行动的应用,使得养猪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了 30%,饲料浪费减少了 20%,水电消耗降低了 15% 。 在服务效率方面,智能物流体系构建行动让猪精的配送时间从原来的平均 3 天缩短到了 1 天,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确保了猪精的新鲜度和品质 。人才培养提升行动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参与特训营的学员在回到企业后,能够迅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 五、猪企破局:多维视角寻出路 在竞争激烈的养猪行业,企业想要突出重围,需要从多个维度探寻破局之路 。 企业定位是首要关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养猪企业必须清晰地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要全面评估市场空间,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比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高品质、绿色环保猪肉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就需要考虑如何调整养殖策略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精准确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是专注于种猪培育,为市场提供优质种猪;还是侧重于商品猪养殖,追求规模化、高效率的养殖模式;亦或是向猪肉深加工领域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企业还需审慎思考发展路径,是选择多元化发展,涉足饲料生产、兽药研发、养殖设备制造等相关领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还是深耕养猪细分领域,做精做强,成为行业内的 “隐形冠军” 。不同的企业形态和所处的危机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聚焦特色养殖,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小众市场的高端需求;而大型企业则可以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养殖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 合理的模式设计也不可或缺。商业模式是企业运营的核心框架,它决定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 。养猪企业需要设计出能够实现价值闭环的商业模式 。以温氏股份为例,其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合作养殖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农户负责养殖环节,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 。这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农户的养殖资源和积极性,又降低了公司的养殖成本和市场风险,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还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发展订单养殖,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养殖方案,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和价格,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或者开展生态养殖,将养猪与种植、旅游等产业相结合,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组织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 。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精心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在企业发展初期,直线型组织结构可能更为适用,这种结构简单直接,决策效率高,能够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但当企业规模逐渐壮大,业务变得复杂多样时,流程型或网络型组织结构则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流程型组织结构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协同工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网络型组织结构则更加灵活,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和灵活性,企业还应注重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径,使决策更加贴近市场和一线员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 |
上一篇:兽药电商繁荣背后的危机与破局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