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散养生猪疫病防控现状与综合优化策略

时间:2025-02-08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技术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3 养殖方式粗放

散养户的养殖方式往往简单、粗放,缺乏统一性和标准化管理。一些散养户将不同日龄的生猪集中饲养,这会导致一些小日龄的仔猪因抵抗力弱而容易感染疫病;同时,妊娠母猪也因缺乏足够休息而机体脆弱,易受传染。在饲喂方面,散养户主要采用单一的粮食进行喂养,而未提供配制均衡的全价饲料,这导致部分生猪的抵抗力减弱,难以有效抵御细菌和病毒的侵袭。

3.4 免疫程序不科学

部分散养户在免疫接种方面存在认知误区。不同疫苗的作用不同,需要按照严格时间和剂量来接种,但是很多散养户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常抱有接种一种疫苗即可预防所有疫病的错误观念,这种认知偏差导致部分疫病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进而影响了散养户的养殖效益。此外,在疫苗的选择、保存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不当操作,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存措施,不仅削弱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5 疫病处置不科学

在实际生猪散养过程中,一些散养户发现猪患病时,往往未能及时主动地进行治疗,甚至病猪死亡后不清楚病原病因,还未及时向辖区疫控机构防疫人员上报。相反,他们可能选择将病猪尸体私自贩卖或简单的掩埋处理,甚至忽视对病死生猪之前接触过的料槽、水槽等关键区域进行消毒杀菌的重要性。这些不当行为无疑为疫病孳生和蔓延埋下了重大隐患。

4、疫病防治优化对策

4.1 优化养殖方式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饲养方式应根据日龄、品种进行分级,为不同生长阶段和类型的猪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特别是仔猪和妊娠母猪,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由于仔猪因为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的稳定性和饲料的营养成分有很高的要求;而妊娠母猪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确保其健康和生产性能。其次,科学搭配饲料至关重要。尽管部分散养户可能因为受限于资金,无法购买全价饲料,但他们可以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降低成本并提升饲养效果,如种植大豆、豌豆等,结合玉米、蔬菜及麸皮等原料进行混合配置,既经济又实用,能有效支持生猪的饲养需求。最后,严禁饲喂泔水。泔水是一种餐厨垃圾,含有铅、汞、细菌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构成重大安全隐患。长期饲喂生猪泔水,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在生猪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损害人体的肝、肾、神经和免疫系统。

4.2 科学防治,加强饲养管理

结合本地疫情特点,应科学合理地选用疫苗,并严格按照既定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在领取或购买疫苗后,要遵循说明书的指导妥善保管,确定保存温度分别存储。在实施免疫接种后,要确保疫苗剂量足量,遵循“一猪一针头”的原则,禁止采用“飞针”的接种方式。杜绝使用禁用药物,必要时方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并需按照疗程精准用药。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比如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需做好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以维持生猪的健康生长环境。一旦发现生猪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采取隔离观察,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发现疑似重大疫病,要及时上报当地防疫部门进行处置。对于新引进的生猪,需要隔离观察25d,确认无临床症状后方可混群饲养。为了防止外来疫病传入,生猪散养户应遵循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若确需引种,应坚决避免从疫区或非正式渠道引种,确保引入生猪来自正规渠道且健康状况良好。引种后,还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免疫等措施,确保有效减少疫病传入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

4.3 开展生猪养殖情况及疫病调查

政府防疫部门应该定期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情况及疫病调查,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辖区内散养生猪的养殖状况和疫病发生情况,包括养殖数量、免疫情况、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确保猪群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猪场员工过年返场管理关键点

下一篇:禽流感传播新发现:空气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