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透视生猪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5-02-08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生猪出栏量是影响屠宰量的直接因素。当生猪出栏量增加时,屠宰企业的原料供应充足,屠宰量也相应上升;反之,当生猪出栏量减少时,屠宰量也会受到影响。例如,2021 年,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带动了屠宰量的显著增长。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对屠宰量产生重要影响。节假日期间,如春节、国庆节等,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屠宰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加大屠宰量。而在一些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由于物流受阻、消费场景受限等原因,市场需求下降,屠宰量也会随之减少。
  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非瘟之前,行业门槛低,自宰自杀和私宰情况较多,技术水平低,屠宰方式原始,利润低,标准化制度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行业集中度难以提升。非瘟之后,我国对生猪屠宰整体规范政策持续加强,取缔了大量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不规范、污染大的屠宰企业,私宰模式几乎销声匿迹,行业朝着规模化、定点化方向发展。双汇、牧原、雨润、天邦、龙大肉食、新希望、双胞胎等集团养殖猪企、屠宰及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不过,到目前为止,头部企业屠宰产能占比仍偏小,分布于各市区或县乡的国营及定点屠宰场仍是屠宰行业主导者 。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政策对行业规范的持续加强,生猪屠宰行业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这不仅提高了生猪屠宰的效率,还确保了生猪屠宰的质量与安全。一些大型屠宰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屠宰生产线,从生猪的电击晕、放血、烫毛、脱毛到分割、包装等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污染风险。
  政策推动 “调猪” 向 “调肉” 转变的大趋势也日益明显。2023 年 4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畜禽屠宰 “严规范 促提升 保安全” 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引导屠宰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提高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匹配度,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 。规模屠宰企业凭借良好的货源、销路和资金实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话语权,压缩中小屠企生存空间,加快我国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化进程发展 。
  当前屠企的经营状况也备受关注。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止到 5 月 9 日当周,重点样本屠宰企业开工率为 28.44%,较上周下降 0.21%,同比低 3.76%,开工率处在近三年中等水平 。屠宰白条毛利润亏损 63.99 元 / 头,较上周亏损微增 0.36 元 / 头,亏损同比扩大 30.53 元 / 头 。北方中小屠宰企业多以销定产,但由于终端餐饮消费同比无明显好转,屠企白条订单同比减量、宰量难升,整体仍处亏损经营阶段,资金链略显紧张。不过南方部分区域,以待宰模式为主的中小屠宰企业,仅以赚取代宰费为主要盈利手段,仍保持相对良好经营状态 。
  未来,生猪屠宰行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控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时,将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屠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政策调控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强对屠宰行业的监管,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屠宰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屠宰企业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未来趋势精准预测
  2025 年生猪出栏量与产量预测
  展望 2025 年,生猪出栏量及产量的预测备受行业内外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整个市场的神经。据 “禽兽投研” 团队调研数据,2025 年预计生猪出栏量在 70877 万头 —71107 万头之间 。这一预测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得出的。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2024 年 5 月起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回升,到 11 月份已增至 4080 万头,且预计 12 月份仍呈增长态势。能繁母猪作为生猪生产的基础,其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后续仔猪的出生数量,进而决定了未来生猪的出栏量。一般来说,从母猪受孕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 10 个月到 1 年的时间,因此 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预示着 2025 年生猪出栏量有望上升 。

上一篇:2025年我国猪市产能激增下的挑战与机遇

下一篇:2025年中国猪企是机遇还是挑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