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两广地区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14    点击: 次    来源:市场资讯    作者:吴晓倩 - 小 + 大

一、调研背景:

广东和广西(简称“两广”)地区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农业区域,生猪产业一直是其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我国生猪养殖的重要区域,其生猪期货市场的运行情况对于全国生猪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两广地区生猪市场的运行状况,基于实地调研及市场访谈等多种方式。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两广地区生猪产业的深入调研,分析当前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市行情如何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总结:

两广地区,即广东和广西,拥有稳定的生猪出栏量,且数量极为可观。根据统计,2023年这两地的生猪出栏量均突破了3700万头的大关。地区人口稠密,因此对猪肉的需求量极大,且消费者偏好热鲜猪肉。特别是广东,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猪肉消费量逐年攀升。而广西则因其猪肉的优质品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猪肉产区,广东和广西的生猪养殖规模巨大。在广东,养殖主要集中在西翼和山区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广东成为了我国猪肉的主要调入省份,猪肉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而在广西,南部的一些地级市,如南宁和桂林,是猪肉消费的主要集中地。

从养殖结构上看,两广地区的规模化养殖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广西,预计今年的规模化养殖将占到80%,而散户数量同比去年减少了20%左右。整体而言,广东和广西的生猪养殖和消费状况良好,市场需求稳定。尽管广东地区因环保政策和亏损猪场的关闭需要外省调入猪肉,相对来说目前市场整体供需平衡,产能在广东地区有所扩大。广西地区养殖产能较大,但近期出栏体重不大,养殖户不急于出售。后市判断显示,端午节前猪价稳定,7月份大换小对价格有支撑,但高价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同时,二育猪的出售也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在猪肉消费方面,两广地区以热鲜猪肉为主。近年来,广东地区对规模屠宰的偏好逐渐转向120-130公斤的生猪,深圳地区更偏好150公斤的母猪,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外来人口的增加导致的。而广西地区则偏好120-125公斤的生猪。大型养殖集团在考虑出栏体重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仔猪成本、栏舍利用率、保险有效时间和疫情风险等,因此即使市场前景看好,也不会轻易大幅调整出栏体重。而中等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在价格引导下压栏则是相对理性的选择,但这种行为也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面临一定的风险。

展望未来,两广地区的养猪产业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其布局和结构,如平原地区更侧重于育肥,而种猪场则可能安排在山地等地。此外,近期的出栏节奏也有所变化,部分集团厂在五月份的出栏量有所增加,但预计下个月的出栏量将有所减少。

总体来看,两广地区的养猪产业相对理性,对下半年的猪价走势持谨慎乐观的看法。在此定义为谨慎乐观。乐观是因为明显看到了产能去化,认为2024年相比2023年应该是一个猪价好年,谨慎是因为手上的现金流均不宽裕,不支持产业端做太过激进的操作。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产业端对今年价格不再有过高期望,认为合理利润率即可;不再过分追求能卖猪在高点,追求降本增效均匀销售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损失较小,后备补充迅速,且大型养殖集团在两地均有扩大布局的计划。此外,养猪产业的投机门槛相对较低,二次育肥情绪偏强,这使得行业的一致看好可能并不如预期那么乐观,两广地区的生猪市场依旧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消费量下降、进口产品的竞争以及牛羊肉等其他肉类的冲击。未来,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生猪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整体仍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三、调研正文

(一)集团养殖A:受访企业养殖概况

1.产能与存栏:

广西区每个月肥猪出栏25万头左右,中南区整体每月出栏120万头左右。

广西区整体能繁母猪存栏25万头,中南区断奶仔猪数量为60万头,后备母猪及育肥猪存栏也相对较多,中南区地区生猪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中放养195万,育肥65万,总存栏260万左右。

上一篇:猪企集体“大瘦身”

下一篇:猪业“内卷”,到底是谁在“卷”?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