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智能电商 > 文章

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

时间:2024-04-11    点击: 次    来源:建筑实践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气候环境的变化、农业绿色革命负面作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及收入增加带来的食品结构的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农业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能够使既有农业资源产生倍增效应,并在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共识。

关键词: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现状;优化路径数字农业既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新的农业范式的转型。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先天不足、初期转型过于集中于交易领域以及收益不显著导致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应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聚焦生产领域,彻底释放数字技术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组织的重构。在转型发展中,除了构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制度环境,还必须大力引入数字科技企业等新兴农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着力推动新兴农业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

1、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国家支持开发计算机“农业智能应用系统”。1990—2004年间,农业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探索、试验示范、推广应用3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包括5个智慧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多个智慧农业专家系统、3000多万条数据的数据库、涵盖600多个区域性的知识模型,覆盖全国800多个县,实现累计700多万农户受益。这一阶段的数字农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研发为重点,运用数据库、知识模型等手段,将涉及农业生产的各类数据与信息进行有效汇总和建模应用,为各区域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对策和科学指导。

2003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3年,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率先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开展试点探索。2014年,“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相继启动。这一阶段数字农业发展的特点为,借助农业物联网将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化集成管理,在农业生产环节凸显精准特点,利用摄像头、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等高新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农业生产流程精准定位、精准定量、精准定时,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2015年,伴随农业大数据战略地位的提高,《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指出“随着农业信息化、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核心要素”。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区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深化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这一阶段数字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感知、监测、分析、预警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

2.1 搭建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

农产品展销不仅是扩大产品影响力的关键手段,更是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在线展销平台,从而提供农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功能。平台应包括农产品信息展示、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以方便消费者浏览、购买和享受农产品。其次,利用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展示地方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8]。平台可以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如农产品的种类、产地、品质、溯源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再次,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可视化和追踪。平台可以整合供应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提供供应链管理功能,加强农产品流通的透明度和效率。最后,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需建立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供在线咨询、评价、投诉等服务。平台应设立售后服务部门,及时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上一篇:农村直播电商行业现状及前景

下一篇:解读数字农业三大创新方式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