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点击: 次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酸菜鱼、麻辣小龙虾、鱼香肉丝……一道道看起来制作复杂的菜品,如今仅需通过简单的几步,短短几分钟就能尝到这些美味的菜肴。近年来,预制菜赛道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顶流。 伴随着疫情带来消费方式的变化,“宅经济”和”懒人经济”加速发展,各种制作便捷的预制菜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选择,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的关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预制菜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餐饮连锁化趋势对食材标准化进程加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预制菜在B端实现高速发展。而在最近三年来的疫情影响下,预制菜在C端迎来加速发展。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层面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 因此,预制菜作为新消费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这一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将推动预制菜行业和食品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也将催生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市场的增长力量。 预制菜赛道火候正劲 近年来,无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电商平台的必购清单中,还是在楼宇电梯的广告中,消费者都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且销量一路走高。京东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其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70%。同时,火爆的预制菜赛道也受到了诸多创业者的青睐。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7-2021年,我国预制菜企业的总注册数量持续攀升,2021年超过了6万家。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预制菜创业者中,不乏实力雄厚的餐饮企业选手和跨界选手。一边是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全聚德等餐企巨头纷纷加码预制菜业务;另一边则是其他跨界选手也虎视眈眈而来,仅2022年就有十余个知名跨界选手入局预制菜赛道,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陆正耀、瓶装水巨头农夫山泉以及地产企业碧桂园等。创业者扎堆入局、跨界玩家涌入、资本热捧以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把预制菜推向了新的高度,让预制菜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上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00亿元上涨到了2021年的3000亿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3%,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我国餐饮收入为3.98亿元,因此,相比总体餐饮大盘来看,超过五千亿的预制菜赛道,可谓名副其实的大赛道。那么,预制菜这个顶流又是如何养成的? 预制菜赛道是如何养成的?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商业化的经营。我国预制菜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巨头进入中国大陆,一些工厂开始为其配送半成品菜,成为最早的预制菜雏形。 在成为顶流之前,预制菜是半成品菜或者料理包,当时大部分消费者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后来预制菜这个名称开始流行,对它的定义也逐渐清晰化,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预制菜主要包括四大类型,一类是即热型,包括外卖料理包、速食米粉、自嗨锅等;一类是即烹型,例如调理牛排、即烹酸菜鱼、即烹小龙虾等;还有一类则是即配,如已根据菜谱搭配好、洗净切好的蔬菜或肉类,附加所需的料理包;最后一类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即食性食品。 从行业整体发展进程来看,预制菜在我国算不上新鲜的物种,只是近年来,随着餐饮业的连锁化发展以及外卖市场的兴起,品质稳定、出餐效率高的预制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餐企的追捧。此同时,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家庭端的预制菜消费需求在近年来被快速地释放,我国C端预制菜市场得以迅速崛起。 总体来看,我国预制菜企业也分为四大类型,一类是以味知香、珍味小梅园为代表的专业预制菜企业,一类是以广州酒家、海底捞等为代表的餐饮企业,一类是以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一类是农牧水产企业。这四大类型的企业各有侧重点,特性也均有所不同。 在预制菜企业的带动下,预制菜B端和C端市场空前活跃,我国预制菜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B端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 虽说我国预制菜在崛起之初是针对C端市场的,但是真正让预制菜发扬光大的却是B端市场。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预制菜企业To B和To C的市场占比约为8∶2,即八成的市场营收是由B端市场创造的。我国餐饮行业一向崇尚烟火气和手工现做,预制菜为什么能在B端市场立足呢?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