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2 点击: 次 来源:瞭望 作者:侯水生 - 小 + 大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接受《瞭望》采访时表示:在我国饲料粮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为保障我国民众的优质动物性蛋白供应,发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鸡鸭鹅等家禽产业是必然趋势。 侯水生院士表示,肉鸭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巨大,近5年来,我国肉鸭年均出栏超过45亿只,产肉量位于猪肉、鸡肉之后,是我国第三大肉类产业,为保障我国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有效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保障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有效供给,需要自主可控的优良畜禽品种,这是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的大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促进鸡鸭鹅等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我国科研人员及农业主管部门的迫切任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扈永顺? 树立“大食物观”理念,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是解决我国21世纪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 猪肉是我国主要食用肉类,在消费肉类中占比超过55%,但猪的饲料转化效率较低,是消耗饲料粮最多的畜牧品种。如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前提下,解决全国14亿人每天23万吨的肉类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充足的肉、蛋、奶等食品。肉鸭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巨大,近5年来,我国肉鸭年均出栏超过45亿只,产肉量位于猪肉、鸡肉之后,是我国第三大肉类产业,为保障我国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有效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保障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有效供给,需要自主可控的优良畜禽品种,这是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的大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促进鸡鸭鹅等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我国科研人员及农业主管部门的迫切任务。 “白肉”比“红肉”更健康 《瞭望》:为什么说禽肉尤其是鸭肉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消费肉类? 侯水生:在全球范围内,肉类消费已经转向以禽肉为主体,几乎所有国家的禽肉消费量都在不断增长。根据《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21~2030年农业展望》中提供的数据,在2018~2020年,禽肉、猪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占比分别为43.2%、33.1%和23.7%。禽肉正成为一种主流消费肉类。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猪肉消费量占到国民肉类消费量的90%以上。到今天,猪肉消费占比已经下降到55%~56%,禽肉消费量占到了32%,牛羊肉消费量占13%。鸭肉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要肉类食品。2020年,我国鸭肉产量1064万吨,约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2%、占禽肉总产量的34.6%。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以及我国资源禀赋压力下,禽肉尤其是鸭肉,将占据人们餐桌越来越大的比例。 从健康饮食角度看,“白肉”比“红肉”更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鸭肉和鹅肉与其他畜禽肉比较是最健康的肉品,在蛋白质营养品质和猪、鸡、牛、羊肉相似条件下,鸭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较牛羊肉高约2倍,较猪肉高1.5倍,较鸡肉高25%。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鸭肉是一种更健康的食品。 从饲料转化效率来看,猪的料肉比为3:1,即吃3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而家禽吃得少长肉多,鸭的料肉比能达到1.85:1,饲料消耗量是猪的60%左右,是牛羊的25%~30%。采用立体饲养模式,家禽每平方米的产肉量是猪的2倍或更多。在我国饲料粮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为保障我国民众的优质动物性蛋白供应,发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鸡鸭鹅等家禽产业,减少猪肉消费是重要趋势。 |
上一篇:猪场如何设计单周批的生产节律?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