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田可川 - 小 + 大
在繁殖技术方面,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胚胎工程岗位团队近年来也在持续改进羊JIVET技术,并证明通过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抗氧化剂和细胞因子可提高羔羊卵子的囊胚发育率2 倍以上(44.2±5.7%vs. 21.6±4.6%), 这项研究结果于2021 年发表在Theriogenology, 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由此看来,JIVET 技术正在形成羊繁殖技术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点。羊胚胎体外生产技术在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大规模应用,以杜泊和萨福克成年羊为供体,通过活体采卵和胚胎体外生产,年均生产胚胎1.5 万枚,生产羔羊6 000 余只,技术规模处世界领先水平。 4.2 营养与饲料技术 开展绒毛羊营养需要量研究可为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发挥绒毛羊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国内学者对本土不同品种绵羊的营养需要开展了研究,例如近年来持续研究云南半细毛羊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量,得到了半细毛羊空怀期磷维持需要量,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钙维持需要量,哺乳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维持钙需要量。李柏浩等通过回归法和绝食法测定小尾寒羊× 杜泊羊杂交肉用羊(杜×寒肉羊)在生长期(20 kg)和育肥期(40 kg)时的维持净能需要量,结果显示绝食法测定维持净能需要量略高于回归法,但差异不显著。王晨等研究得到了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能需要量、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维持净蛋白需要量。 羊作为反刍动物对饲草料的需求较大,优质的饲草料、适宜的添加水平、多功能的饲料添加剂等能提高羊只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卜振鲲以天然牧草产品为试验材料,分别加工成干草草捆、草颗粒和全混合日粮颗粒,发现草颗粒能显著提高肉羊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加羊肉中氨基酸总含量与鲜味氨基酸含量;且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后可显著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并可降低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棕榈粕是半干旱地区反刍动物的重要能量和蛋白质来源,王艳萍等研究发现,在全混合日粮中青贮银合欢与棕榈粕添加水平为2:1 时,可以改善绵羊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提高氮沉积,进而促进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4.3 疾病防治技术 随着《动物防疫法》的修订和《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羊病防控技术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得到加强,生产中绒毛用羊疾病防控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安全高效养殖技术得到发展。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稳步实施。按照国家的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全面实施,兽医工作从疫病防控向疫病防控、监测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并重全面转变;疫病净化在部分养殖场稳步推进。涉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羊痘、布鲁氏杆菌病等常见重要羊传染性疾病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在羊病防控中得到推广应用,我国羊病防控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于替代药浴的外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研发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较为缺乏,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调查发现,对于非集约化养羊地区,药浴防控羊外寄生虫病存在用药覆盖率不能保证及实施困难的短板;药浴导致大量废弃药液处理困难,污染环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高寒地区,药浴适用时间短而造成药浴覆盖率较低或药浴间隔时间过长,从而无法达到外寄生虫病的防控目标。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发药浴替代产品,杀虫油剂、杀虫粉、除虫项圈等是不错的替代选择方案,值得进一步关注。 4.4 生产环境控制技术 针对目前羊只集约化养殖对智能化环境监测和预警的需求,我国学者设计了通过CC2530 终端节点外接各类传感器,与协调器之间采用无线传感网通信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的羊舍环境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应用RFID 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设计研发的羊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羊场的综合信息化管理,提高羊场安防水平、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Matlab 编写程序,构建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识别母羊发情的叫声,对发情时机的把握更加准确,效率更高、刺激更小,开发了发情监测系统。产前监测系统的设计实现对母羊产前运动、采食及饮水等行为的实时监测,为母羊产前预警系统奠定基础。发明了羔羊自动哺乳装置、羔羊补饲槽、单门双通道的动态称重分栏设备、恒温饮水设施等舍饲配套设施设备,可提高多胎羔羊断奶体重、体质,提高多胎羔羊成活率,进而提高舍饲规模化肉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