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点击: 次 来源: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李军,金海 - 小 + 大
四是胃肠道发育研究。揭示了绵羊胎儿肠道微生物的起源与组成,羔羊早期补饲可通过上皮微生物调控瘤胃发育,并研究了不同生理时期羔羊胃肠道真菌发育规律。 五是特殊生理时期的营养调控。揭示了母羊围产期生理指标及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断奶羔羊最佳的饲粮过渡方式,降低断奶应激;开展了寒冷条件下,冷应激调控剂对绵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瘤胃发酵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六是舍饲智慧化养殖技术研发。立足繁殖母羊冬季放牧生产方式中母羊能量消耗大、饲养成本高、产草量低的现状,对牧区肉羊养殖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建立了“草原羊肉智慧产业园”舍饲技术模式,配套动物防疫栏、母子分栏门、自动饮水装置、智慧牧场系统等。 七是营养需要研究。进行了荒漠草原土、草、畜系统中主要矿物质元素季节变化规律、北方寒冷季节圈舍内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蒙古羊铜的适宜供给量和营养监测模型建立、冷应激和不同日粮能量水平下蒙古羊生产性能表现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八是TMR及粗饲料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饲喂TMR日粮的羔羊,饲料利用效率提高6.3%、平均日增重提高36.0%,90d只均耗料减少6.7kg,饲料利用效率提高28.6%,只均收益提高了8.2%。九是杂粕替代豆粕研究。在肉羊育肥阶段,可用棉籽粕、菜籽饼、葵仁饼、亚麻籽饼等杂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中的主要蛋白质源,具有更高的养殖效益。 2.3 疾病防治技术 一是布病等肉羊重要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研发。发现了3个评价布病S2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标记基因novel-229(miRNA)、novel-609(miRNA)、novel-973(miRNA);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布鲁氏菌诊断方法;建立了布鲁氏杆菌与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双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等。 二是肉羊重要疾病疫苗的研发。构建了羊口疮-羊痘细胞弱毒疫苗效力评价动物实验模型。 三是肉羊重要疾病的药物研发。完善羊硬蜱驱避剂田间应用试验;开展了抗运输应激中药方剂-“抗晕宝”的临床推广示范。 四是肉羊重要疾病净化与监测研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种畜场口蹄疫免疫无疫控制技术规范》;口蹄疫免疫无疫控制技术在广西、山东、安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7个省份进行了验证,被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为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之一。 2.4 屠宰与羊肉加工技术 一是羊肉品质评价研究。初步确定了ENO3、PGM1等8个羊肉品质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不同品种绵羊与肌纤维发育性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关键表达基因。 二是羊肉品质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硫化氢、光纤光谱技术的羊肉新鲜度识别技术;评估了花青素、姜黄素等天然指示剂对羊肉新鲜度的监测能力;研建了一体化羊肉品质检测装备。 三是羊肉精准保鲜数字物流技术研究。揭示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靶向调节肌动球蛋白解离的机制;阐明了糖酵解对羔羊肉品质调控的作用机制和超快速冷却抑僵直保质与抑菌保鲜的机制;明确了反复冻融、超声波辅助冻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四是烤羊肉风味与加工危害物分析研究。揭示了绿原酸、表儿茶素等抑制羊肉烤制过程中杂环胺形成规律;阐明了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可能是形成烤羊肉风味物质的关键脂质;研究了天然香辛料对卤煮羊肉品质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烤羊肉颜色识别与褐变程度预测技术。 五是羊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揭示了超高压及处理对羊骨脱脂效果、羊肝酱风味品质的作用效果。 六是羊肉质量安全监测研究。研发了活羊胴体性状CT精准测定与评价技术、羊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羊肉中多黏菌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构建了肉羊运输应激标志物预测模型。 2.5 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一是智慧牧场建设。通过羊场环境监测、肉羊发情+活动量监测、肉羊移动定位、饮水监测、羊场关键位置监控等,将数据采集至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报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肉羊养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牧场效率。 二是羊舍设施开发。旨在设计和建设更趋简洁化、实用化和标准化的羊舍与配套实施设施,广泛应用钢架结构配套彩钢保温板羊舍,基本技术参数更加科学合理一致;同时将穿戴式传感器广泛应用在肉羊养殖各个环节;开展基于视频的短时咀嚼行为识别相关研究,为分析肉羊采食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三是粪污资源化利用。揭示了持续施入羊粪有机肥(7.5~12.5t/hm2)可以显著提升饲草产量(38.1%~46.4%)、土壤中钾和有机磷含量;发现使用新型羊粪快腐菌剂可以从多方面提升羊粪有机肥的肥效,同时能够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抗旱能力;揭示了羊粪在土壤修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下一篇:中国奶业未来四大挑战与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