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杨惠 - 小 + 大
甘肃省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之处,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养羊历史,以“331+”模式大力发展羊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肉羊产业发展新体系,农民真正实现了坐在羊背上奔向富裕路。 “331+”新模式,农民养羊有组织 环县是养羊大县,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把养羊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对种草养羊有丰富的经验。2017年,环县立足当地的养羊传统,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指引,以脱贫致富为具体目标,构建了“331+”现代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大力发展羊产业。何为“331+”?记者了解到,第一个“3”是组建“公司+合作社+养殖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第二个“3”是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户托社养”的方式由合作社统一饲养管理;“+”是加党建和村集体经济,村集体以产业互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从政府推行‘户托社养’模式,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合作社,既解决了合作社资金周转的困难,也扩大了养殖规模,加之市场行情好,合作社和养羊户都赚了钱,产业到户资金确实是既富了合作社、又富了农民。”环县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杨文斌告诉记者。恒基合作社不仅通过“户托社养”模式带动养殖户脱贫增收,还通过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平价出售优质饲料、保底价回收断奶羔羊等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湖羊养殖,带领广大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2018年初,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摆脱自身发展困境,积极响应县政府产业扶贫号召,接受养殖户以2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3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采用“户托社养”的方式进行肉羊养殖。不仅每年向养殖户兑现保底分红,三年托养周期到期后,合作社还给每户养殖户留置一半的基础种羊滚动发展,由养殖户决定自养或者继续入股。按照“331+”模式,2020年底合作社实现纯收入638万元,不仅带动周边养殖户脱贫增收,还使得合作社自身实现了从起步艰难到发展壮大、从入不敷出到盈利富余的蜕变。 “331+”模式能够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养殖户和村级集体共同发展,推广过程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目前,环县已扶持创办“331+”肉羊养殖合作社244个,这些合作社带动了养殖户入社共同发展种草养羊产业,实现了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有效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养殖圈舍、废弃作物秸秆等资源,引导帮助周边农户兴羊业、发羊财,成了地域性的产业带动中心。 “四化保障”很全面,解决农民急难愁盼 “331+”肉羊养殖合作社解决了农民肉羊养殖最关键的起步问题,为了提升肉羊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环县提出了“四化保障”,对资金、人才、风险保障和动物防疫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保障肉羊产业安全、稳定、持续生产。 融资途径多元化,养羊资金得保障。深化“政银担”三方合作,持续推进“十乡、百村、千社、万户”普惠担保。在养羊专业村,发放“金羊产业贷”,全面推行零担保、零抵押、零跑路,贷款不出村、还款不出户、资金不乱用的“三零三不”信贷模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研人才专业化,留住人才产业旺。环县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形成人才编队。引进“百名高端人才”搞研发,组建由32名澳洲专家组成的“国际队”,63名国内科研院校专家组成的“国家队”,15名基层畜牧兽医工程师组成的“地方队”,构建多层次、全领域的人才科技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此外,通过留住“千名大学生”和培养“万名职业农民”等人才计划,让充足的专业人才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无限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风险保障立体化,肉羊养殖无后顾之忧。为构建环县羊产业风险管控体系,县财政每年支出2000万元保险补贴,保险涵盖自然灾害保险与肉羊价格指数保险。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金羊产业基金四方联保,一保五年、按季收保、当年兑保,最终实现羊羊全覆盖、户户全覆盖、社社全覆盖,投保不出村、理赔不出户的“三全两不”高效服务。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