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滩羊产业现状 根据资源禀赋和各县(区)产业发展优势,宁夏重点在中部干旱带发展滩羊产业。2020年,宁夏滩羊饲养量1221.2万只,比2010年增长35.9%,同比增长6.3%,比全国高5个百分点。其中,存栏596.1万只,同比增长4.9%,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出栏625.1万只,同比增长7.8%,比全国高7个百分点;羊肉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6.6%,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人均羊肉占有量15.9公斤,比全国人均高12.13公斤,居第5位。宁夏作为“中国滩羊之乡”,多年来致力打造“盐池滩羊”品牌并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入选国家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商标富农案例,成为我国重要农业物质文化遗产和高端羊肉的代表品牌。滩羊肉先后入选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上合组织峰会等重大会议国宴专用食材,在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品牌价值近71亿元。 1. 产区优势日益凸显。近年来,宁夏坚持布局建设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引黄灌区及固原地区滩羊改良区。 (1)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以盐池、同心、红寺堡全域为重点,辐射海原中北部乡镇和灵武东部山区乡镇,不断完善项目政策,推进本品种选育,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和全产业链构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盐池滩羊”区域公用品牌做优做强。2020年,5个县(区)饲养量701万只,占全区饲养量的57.4%。 (2)引黄灌区及固原地区滩羊改良区。以引黄灌区平罗、利通、中宁、惠农、沙坡头,固原市西吉、原州区、彭阳8个产业大县为重点,2020年饲养量520万只,占全区的42.6%。其中,存栏267万只,出栏253万只,羊肉产量4.6万吨。 2. 养殖规模不断提升。宁夏把滩羊产业作为中南部山区脱贫富民的重点产业,加强养殖基地建设,推广适度规模养羊扶贫模式,不断提高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水平。全区现有滩羊养殖场(户)18.4万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9万个,规模化比重达到51%。其中,年出栏100~199只的13978个,饲养量占19.4%;200~499只的4134个,占13.8%;500~999只的981个,占7.3%;1000~2999只的275个,占5.4%;3000只以上的59个,占5.1%。滩羊核心区规模化养殖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9%,建设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54家,辐射带动农户3.1万人;建设滩羊养殖示范村136个、养殖园区329个,多形式、多途径提高了产业规模化生产水平。 3. 优质高效生产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宁夏坚持创新思路,细化完善措施,强化技术支撑,着力从规模养殖场规划建设、先进工艺和设施设备引进应用、规范管理措施落实、优质滩羊肉生产等方面持续提升滩羊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1)加强标准化创建。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信息数据化”要求,积极组织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已有47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验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2)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全区现已建成良种繁育场7家,其中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2家、国家级保种场3家。3家滩羊良种繁育场年均鉴定推广滩羊种公羊1万只左右,促进滩羊提纯复壮。同时,开展滩羊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研究示范,建立裘肉兼用、多胎基因编辑滩羊新品系群1917只,生产性能高于亲本50%以上,繁殖率达到163%,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推广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组织实施了节本增效科技示范、优质滩羊肉生产、柠条等非常规饲草开发利用等技术示范,加强了滩羊基因(SNP)鉴定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有效提升了滩羊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目前,滩羊“两年三产”普及率达到75%以上,繁殖成活率110%;二毛羔羊出栏活重达到18公斤,核心群串子花型裘皮比例达到55%以上,7~8月龄出栏羊胴体重达到18~20公斤。 4.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带动能力,提升精深加工,促进融合发展,作为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2家,区级12家),其中产加销一体化企业9家、养殖及种羊繁育企业2家、皮毛加工企业3家;屠宰加工设计能力314.5万只。培育“宁鑫”等企业商标32个,开发滩羊肉系列产品84种,二毛裘皮系列产品22种、滩羊毛系列产品26种,形成了较完整的滩羊产业链加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