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23 点击: 次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作者:肖德琴 - 小 + 大
4.3.智能决策 智能决策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对产业和市场进行及时地分析、判断和行动。进行智能决策是企业和国家发展智能养殖的源动力,是企业和国家最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利润和企业竞争力,可以帮助国家实现宏观调控和产业布局目标。 企业通常是通过构建自己企业级的物联网系统、生产管控系统、溯源系统和全链条大数据平台等实现养殖环境和生长过程信息的全面感知、精准决策和溯源服务,例如给猪佩戴耳标、剪耳缺或者喷二维码等方式进行猪只身份识别,然后利用带有电子秤饲喂器和带有水流量记录的喂水器对猪只进行喂食,接着还需要对猪场中的温度、湿地、光照以及空气质量进行记录,最后利用生产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研究一套属于企业自己的猪只养殖技术体系,如搞清不同品种的猪只与不同饲料之间的料肉比关系、不同品种猪只与猪只不同年龄段之间的饲料配方关系、不同品种猪只与环境调控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品种猪只的饲料成本收益等问题。进一步地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猪只品种在生长过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要的饲料类型、饲料数量、饮水量、最舒适的温度、最合适空气要求、最适宜的湿度等,进行智能化调控,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利润最大化。 国家层面,针对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存在费时费力、只能抽样监测和难以信息化等问题,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猪肉安全溯源系统,该系统以耳标、条形码和二维码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智能网络设备将猪只育种、饲养、贩运、检疫、屠宰、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全部数据传输至省级和中央数据库存储,已经在58个城市试点建设了对应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此外,近年国家在重庆市荣昌区布局了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该中心以建立生猪大数据标准体系作为目标,建立了生猪大数据监测预警应用平台、生猪数据监测采集平台、标准化质量分级服务平台、生猪质量追溯服务平台、生猪物流大数据平台、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和生猪数据在线服务平台一共7个平台。通过以上平台可以实现猪只产业监测预警、避免生猪供求周期性失衡、防止生猪价格波动、提升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数字化、保证猪肉食品安全和实时了解猪只产业情况等功能。 5.我国智能养猪面临的困难与发展趋势分析 5.1.智能化养猪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虽然目前我国猪只自动饲喂、粪污处理、环境调控、行为监测、体温监测、体尺测量和体重预估技术等智能化养猪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旧还不够成熟无法大面积推广,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猪只养殖业还存在以下5点问题: (1)基于动态行为的环境调控技术应用不足。目前大部分猪只环境调控都是使用根据地域和生长期进行约定的环境调控,还未能通过基于生长过程实时的行为表征等因子为依据进行实时调控。主要原因是当前对不同品质、不同地域、不同生长期的猪只行为表现研究还不够深入。 (2)生猪表型信息采集还不够及时和精准。在规模化猪只养殖中,由于猪只数量庞大,无法及时对每只猪只进行身高、体重、体长和体宽等信息进行测量,往往只是在猪出栏时进行一次测量。这种情况下加大人工对猪只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只有使用算法对猪只进行测量,才能做到及时动态的。但是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算法精度仍然较低,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 (3)生猪健康自动监测技术还很不成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猪只行为和温度进行监测,从而实现猪只健康监测,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解决。比如:猪舍高度低摄像头无法拍全、精准的红外设备价格昂贵、猪舍存在蜘蛛网和图像畸变校正难等,这些问题导致目前生猪健康自动监测技术还很不成熟。 (4)精准饲喂应用面还不广。精准饲喂目前主要应用于育种母猪,育肥猪的应用还比较少。一方面要实现精准饲喂就要对猪场进行改造,这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目前精准饲喂只是让每只猪吃一定量的饲料,还未能做到根据猪只身体情况进行定量调制饲料,所以无法实现猪只肉类比的控制。这导致精准饲喂无法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提升,难以应用推广。 |
上一篇:智能化养猪发展现状与趋势
下一篇:新希望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感悟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