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德峰 - 小 + 大
要想真正看透肉鸡养殖产业,不得不进行系统的思考,离不开产业特点、消费习惯、消费趋势、消费成本和养殖风险。肉鸡养殖产业周期短、见效快,只需要区区两个月,饲料就可以转化为鸡肉被端上餐桌。从消费趋势上来看,鸡肉属于白肉,既被年轻人青睐,又适合中老年人养生,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最近三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代偿性消费也给鸡肉腾出了更多的“胃肠份额”。至于消费成本,无论是从饲料转化效率还是市场行情来看,鸡肉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猪肉和牛、羊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肉类消费榜上的二当家。 代偿性消费,一人一张口,一人一个胃,吃啥好,那得看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广义上来讲,作为动物蛋白的来源,肉蛋奶的消费是系统的、联动的、也是互为补充的,这会牵扯到消费份额和消费平衡的问题。我们习惯于讲吃得起、吃得到、吃得惯,那就数鸡肉了,无鸡不成宴嘛。白羽肉鸡、三黄鸡、肉杂鸡、麻鸡、地方土鸡,可谓“鸡鸡复鸡鸡,满口尽香气”。不管是蒸煮煎炒还是酱卤烧烤,鸡肉正在或已经成为消费宠儿。 膨胀式发展,纵观国内肉鸡产业的发展,无论是规模、速度还是效率,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种发展首先是基于消费的需要和资本的贪婪,几乎是没有门槛的膨胀,让很多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当产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攫取了第一桶金的人似乎并不着急,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赔得起,以后还赢得来。数量膨胀,规模膨胀,在资本的怂恿下,产业似乎失去了方向,最终因为违背专业能力和产业规律而屡屡犯险或失败,进而陷入深度的迷茫。 矛盾重重,目前影响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正常的专业思维和异常的产业思维之间的矛盾,正常的参数设定与异常的参数修正之间的矛盾。所谓正常的专业思维就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很多专业人员缺乏商业头脑,误认为只要把鸡养好就一定能赚钱;所谓异常的产业思维,主要表现在,资本固执地认为钱多力量大,从而忽视了专业把控能力和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产能过剩,屡屡呈现成本和价格倒挂。所谓正常的参数设定,无非就是拿来主义,机械地参考和套用国外的养殖经验,盲目追求全自动和人工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所谓的异常参数的修正,是基于中国养殖特色进行的一种灵活变通。 产能过剩,有相对产能过剩和绝对产能过剩之分,相对产能过剩是指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出现了瓶颈,卡住了上游的脖子,比如养殖场不能满足制种需求,屠宰厂不能满足养殖需求,饲料厂不能满足本区域内养殖的需求等等。绝对产能过剩,是指整个产业规模,不管是配套还是不配套,都已经超过了社会消费的需求,吃不了,怎么办,价格跌跌不休,整个产业叫苦连天。 畸形的产业链,规模化养殖不管是内部一条龙运作,还是外部资源性配套合作,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按照商业模式进行的,没有计划,就不能策划,很难做到全产业链利润均享和风险共担。一方面某些产业环节暴利,一方面某些产业环节暴亏,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基本上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路坎坷”。畸形的产业链,在商业模式挤压下,不是掉链子,就是断链子,既不均衡,又不平衡,是很难做到健康、安全生产和供应的。 居高不下的成本,2021年以来鸡苗高位运营,动辄就是5.0-5.8元/只以上,饲料更是创下历史性高点达到3600-3800元/吨,春季疫情令很多养殖场药费达到了尴尬的1.5-2.0元/只。在各种成本挤兑下,即使是笼养,纵观那些养得好的,多数情况下的毛鸡价格也不过是“成本价”而已,这无疑是给“毛利”戴上了虚伪的面具,我常说“毛太厚,利就没有了”。 尴尬的生物安全,禽流感、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整个社会都在谈论生物安全,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生物安全”是个非常严谨的“专业话题”,作为养殖业来讲,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生物安全来展开的,这包括源头净化—抗病育种、环境净化—清除病原、环境控制—杜绝应激、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等。真正的生物安全需要懂兽医卫生、有微生物知识的专业人员去保驾护航,非兽医专业的人是很难吃透生物安全内涵的,也难以实现真正的生物安全。 标准化,对于养殖业、对于规模化养殖业,我们喊标准化喊了很多年了,标准在哪里?选址、设计、建筑、模式、设施、设备等等,依然是跟着感觉走过来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参照执行、可以快速复制、能够通达成功。目前的规模化养殖还没有这个“能力”,也就只能由着那些不是很标准的人在“折腾”标准。整体上来看很多所谓的“标准”是在摸索中探索、在探索中改善、改进和确认的,也只不过是具有阶段性的比较优势而已。 规范化,没有标准,就不能规范。养殖业受多因素影响,地域特色明显,在技术、经营和管理上不能搞一刀切。规范化不仅仅需要标准,更需要专业标准,也只有专业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非专业局限、降低生产和经营之风险。规范化是一种具体的执行和操作,不是空洞的管理制度。 系统地看待整个肉鸡养殖业,我们会发现很多深层次问题在困扰着大家,单场规模、技术配备、经营理念、地域资源、疫情等等都需要系统解决,孤立地、单纯的设想并不奏效。面向未来,肉鸡产业健康发展需要真正的、系统的“专业化”当家做主。 |
上一篇:我国肉鸭养殖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