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汪淼 等 - 小 + 大
摘要:2015年我国提出力争于2020年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为此,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消灭小反刍兽疫实施方案(2016—2019年)》,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退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在体制、机制、条件、组织等多方面的保障下,通过监测预警、信息管理、人工屏障、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控制和消灭了小反刍兽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2015年,OIE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共同启动了《全球小反刍兽疫控制与根除策略》,提出了“到2030年全球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2015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达到非免疫无疫区标准。 1 黑龙江省PPR历史疫情及防控工作情况 黑龙江省羊存栏800余万只,其中约有600万只绵羊、200万只山羊。2014年,我国暴发PPR疫情,黑龙江省多地也发生输入性疫情。对省内PPR病死羊的肾脏、脾脏等样品进行PPRV序列分析比对,发现分离到的PPRV与GenBank中已知PPRV序列相似度极高,分别属于II系和IV系,与塔吉克斯坦04(12)株、西藏07(9)株和与疫苗株尼日利亚75/1株同源性较高。 1.1 历史分布 自2014年3月,PPR首次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发生,随后全省又发生多起疫情,流行毒株均属于IV系毒株,至2018年2月,黑龙江省共有8个地区报告发生13起PPR疫情,均为输入性疫情。 时间分布。自2014年3月黑龙江省首例PPR疫情开始至同年9月,疫情呈暴发态势,累计11起,2015年7月发生第12起PPR疫情,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起绵羊PPR疫情。2016年和2017年无疫情发生。2018年2月佳木斯市郊区发生一起山羊PPR疫情,这是黑龙江省至今为止最后一起PPR疫情,由当地养殖户从省外购入未经检疫的山羊混群饲养而造成。 空间分布。13起PPR疫情分布在黑龙江省8个地区。从疫情发生数量上看,省内PPR疫情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部地区,均由外购羊只长途调运至本地,未经隔离而混群饲养后造成,因此多发生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平原地区。 群间分布。根据黑龙江省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全省13起PPR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知,省内山羊发生PPR疫情数量明显高于绵羊,为12:1,且均为成年羊只发病。其原因为PPR疫情均为输入性,外购成年羊只到本地,短暂饲养后出栏销售,因此病羊集中在长途贩运至本地的成年羊只。 1.2 黑龙江省PPR防控工作情况 针对全国疫情形势,我国全面采取PPR疫苗强制免疫。按照国家要求,黑龙江省于2015年和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了PPR疫苗强制免疫。2016年,黑龙江省配合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开展了全省PPR防控效能评估工作,为彻底消灭PPR做准备。按照《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规定,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省消灭小反刍兽疫实施方案(2016—2019年)》。按照方案要求,在连续两年PPR疫苗强制免疫后,自2017年1月1日开始,黑龙江省退出PPR强制免疫,并持续按照非免疫无疫区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全省PPR防控和消灭工作。 2 监测、流调及风险评估 2.1 监测方案 监测对象。山羊和绵羊,重点监测外引羊及出现疑似症状的羊只。 监测范围及内容。2015—2016年实施PPR疫苗免疫接种,全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按照当年黑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调方案组织全省开展PPR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累计检测84个县市区血清学和病原学样品共27602份。2017年黑龙江省退出PPR强制免疫,全省各地以被动监测为主。 2.2 监测结果 2014—2015年,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开展PPR监测工作,覆盖商品规模场67个、散养户165户、种羊场3个、屠宰场1个。使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共检测山羊、绵羊样品11034份,其中血清6554份,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3%,拭子、组织样品4480份,检出病原学阳性样品105份。 |
上一篇: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张改平: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