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李光玉 - 小 + 大
(二)鹿加工环节 调研对象普遍表示疫情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的发展。产品销售的影响占78%,其次是物流、人工和原材料原因,分别占到了47%、22%和20%。39%的企业开工率仅为往年同期的20%以下。仅有13%的企业销售额与往年持平,52%的企业销售额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80%。影响产品销量的主要原因是防疫封锁和物流停运(70%),其次是受疫情影响,担心鹿产品安全(53%),第三是当地限制活体运输(40%);产品销量下滑最严重的是鲜品(茸、片等)和鹿肉类,31%企业反映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停滞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近59%企业现金流仅可维持3个月以内,生存面临极大威胁。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可能会传导至从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存在农民工失业风险。 (三)鹿产品销售环节 鹿产品的交易方面受疫情影响最大,几乎所有的线上和线下交易均处于暂停状态,交易市场复工率低于5%。电话咨询结果发现,疫情对鹿产品交易的影响呈现出地域性差别。对于双阳、东丰交易市场来说,由于往年春节过后正是鹿产品销售的高峰,所以各商家年前都备足了货,现在没有交易,处于亏损状态。 受疫情舆论影响,鹿产品消费显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初加工产品(鹿茸片、鹿鞭片、鹿肉等)在京东和天猫等线上销售平台下架,销量大幅下降,而能够进入药房销售的深加工产品(鹿茸胶囊、鹿茸口服液等)销量却逆势上涨,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67%的调研对象具有经常食用鹿茸的习惯,32%的人有偶尔食用的习惯,仅有1%的人不食用鹿茸,可见鹿茸食用基础在大众心理还是非常雄厚的。95%调研对象认为食用鹿茸产品能够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90%调研对象认为在当前疫情下鹿茸有用武之地。93%的调研对象建议将鹿茸列入药食同源原料目录。 54%调研对象担心,疫情期间的社会舆论可能会使消费者对鹿产品产生负面影响。86%的调研对象非常关心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担心社会舆论对鹿产业的消极影响和国家对鹿产业发展不利的管理政策走向。 (四)鹿疫病防控环节 受疫情影响,民众在消费鹿产品过程中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与其它动物类产品一样,鹿茸产品最值得警惕的是人兽共患病和兽药残留。调查显示,目前鹿养殖业对鹿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意识较强,防疫工作做得较好,尤其是对人兽共患的鹿口蹄疫疫苗、鹿结核病、鹿布氏杆菌病免疫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5%、72%、64%;但也有个别养殖户对鹿的疫苗接种意识不强,占调查比例的4%。调查显示78%的从业者表示会更加注重与鹿及鹿产品接触中的个人防护。鲜茸交易是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途经,73%的调研对象认为应该在鲜茸交易中佩戴一次性手套。而养殖户在与鹿接触过程中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疫情对鹿用兽药市场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部分兽药价格小幅上涨,涨幅在10%以内,部分兽药涨幅超过10%,对鹿业影响不大。另外,人工繁育鹿的检疫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检疫不及时,甚至没有检疫的情况时有发生。电话咨询发现,吉林省鹿养殖业处于多头管理状态,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同时管理,导致产业发展的个别方案难以落到实处。 (五)管理范畴不明晰对鹿业的影响 调查中,养殖户纷纷表示完善野生动物有关法律法规、打击违法犯罪、严格封控管理是必要的。68%的调研对象认为,将人工繁育鹿群作为野生动物对待,进行隔离甚至禁养、禁用是不合理的,应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将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鹿业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连锁影响,依次体现在产品销售不畅、物流运输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贷款偿还压力大、生产物资缺乏、员工复工率不高、成本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对策建议 (一)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调查显示,仅有7%调研对象表示当地已出台扶持政策,帮助鹿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鹿业相关融资优惠和资金补贴政策,通过提供贷款优惠、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同时,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解决滞销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企业要正确研判市场变化形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布局,合理安排产品结构。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