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王全龙 - 小 + 大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几乎餐餐有肉类食品。而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因此,作为动物疫病防疫部门要做好相关方面的防控。在动物疫病中,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播性极强的传染病,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概述,为更精准地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养殖场的猪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就会出现高温、急性出血症状,且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极高,在猪群中传播较快。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预防该病的发生,因此它成了养猪行业的克星。相关数据显示,早在前几年东欧就发生过非洲猪瘟,为了有效地遏制这种疾病的传播,发病的国家被强制禁止对外猪肉贸易。这种疾病引发的国家性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避免非洲猪瘟的扩散,各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 非洲猪瘟简述 1.1 病原学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性粒子,一旦有猪感染此病,病毒就会迅速蔓延至猪身体的各个部位。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粪便和空气传播,病猪排出的粪便为直接传染源。大多数非洲猪瘟毒株可在体外培养的猪白细胞、肾细胞和骨髓细胞中增殖,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并可吸附正常猪的红细胞。 1.2 流行因素 从流行因素和传播来看,这种病常常发生在猪群之间,而其他动物不会感染。目前来看,病猪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养殖环境、水源、饲料等因素引起的发病。在养殖期间间接传染和直接传染都会给养殖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作为养殖户要对养殖环境做好管理,发现此病时要及时进行隔离。 1.3 临床症状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做出正确的判断。该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大概5 d之后,病猪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并持续45℃以上的高温。热度下降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厌食、全身衰竭、后肢无力、不愿行走;耳、鼻端、腋下、腹下、尾、外阴等无毛或少毛部位有紫色斑块,界限明显;四肢、腹壁的皮肤常有干性坏死斑。 1.4 诊断和区分 非洲猪瘟和猪瘟极为相似,因此,在养殖期间要准确诊断,防止诊断失误而贻误病情。非洲猪瘟先是呈现出持续性的高温,5d左右体温会下降,紧接着开始出现死亡病例。而猪瘟则是在体温升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症状上区别在于:患有非洲猪瘟的猪腹部等部位会有明显的紫斑,而猪瘟则为针尖状出血;患有非洲猪瘟的猪腹腔淋巴结有严重的出血性变化,状似血瘤状,而患有猪瘟的猪全身淋巴结呈大理石状。 2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1 控制源头 防控传染病首先要控制源头,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进出口检疫,防止外来染病猪进入国内。严厉打击动物及其产品走私活动,对于已经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和地区,严禁进口其猪、野猪及相关产品。 2.2 切断传播途径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类疾病的传播,一旦确诊该病,就要对猪群进行隔离饲养,饲养病猪的猪舍要进行全方位消毒、通风。染病的猪要进行隔离,发病死亡的猪要进行焚烧掩埋,防止其所带的病毒通过水源、空气等再度传播。 2.3 加强巡查,严防不待 首先,畜牧兽医疾病防控中心要加强重视,定期对边境地区的养殖户进行卫生检查和相关疾病检测。其次,要加强非洲猪瘟疾病的普及工作,有疫病出现要及时上报,加强养殖户的疾病判断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防止非洲猪瘟蔓延,切实帮助养殖户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疫工作,可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宣传此类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3 小结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播性极强的疾病,作为防疫部门,要加强此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认识到此病的危害,并且让养殖户做好相关的疫病防范工作,对养殖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监督,最终达到加大养殖业疫病防控力度的目的。再者,当此病发生时,需帮助养殖户做好应对工作,积极对抗此类疾病,保障养殖业的安全。 本文作者:王全龙——甘肃省临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非洲猪瘟的“拔牙”与“镶牙”
下一篇:兽医十大醒言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