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3 点击: 次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彭健 - 小 + 大
一、当前养猪生产的变化 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5452万吨,占全球的45.5%。但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同比减少或超过1000万吨,预计降幅或超过20%。近期,猪价快速上涨和政府不断出台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背景下,各地复产的积极性高,部分疫情平稳区域生猪产能出现恢复迹象。 1. 生猪产业基本情况——全球地位: 世界猪肉产量分布: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5452万吨,占全球的45.5%,是欧盟的2.3倍,美国的4.7倍。中国猪肉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欧盟19.6%,美国9.7%,加拿大1.8%,巴西3.2%,越南3.1%。 初步判断,2019年猪肉产量同比减少或超过1000万吨,降幅20%。 2. 近期趋势:生产恢复显向好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猪价上涨,生猪养殖进入高盈利区间;仔猪补栏积极性较高,价格涨幅较大;部分区域疫情平稳,生猪产能出现恢复迹象;纯种母猪销量情况较好,为后市猪源供给提供了保障;三元猪留种现象增多,可有效补充生猪产能;企业集团继续大幅扩张,前7个月累计出栏同比增长较快;新建项目密集上马,助力生猪产能恢复;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扶持生猪养殖。 3. 生猪产业基本情况——PSY水平: 2018年,全国PSY平均水平约为18.02,2013年为13.6,五年提升32%。 二、非瘟复产条件下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 近20年来,由于猪的育种,母猪产仔数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仔猪初生重降低、均匀度差、弱仔增加和泌乳期母猪采食量降低,体损失高,从而导致断奶仔猪头数少、性能差;母猪7天断配率低淘汰率高,仔猪断奶后生长慢。特别是在非瘟复产条件下,猪场由于母猪引种的限制,这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增加出栏数,是当前母猪生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解决母猪繁殖效率的问题应从如下关键点入手: 1. 应充分认识母猪繁殖周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妊娠期的饲养会影响到仔猪出生性能、母猪泌乳采食量和仔猪断奶性能;同时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不足会导致体损失增加,影响母猪7d断配率。因此,解决母猪繁殖性能差的问题起点应是妊娠期的饲养,应通过“抓料量调膘情”实现“抓妊娠促泌乳”和 “抓出生带断奶”。 2. 应充分挖掘种猪大数据价值:建立并应用种猪大数据分析体系服务养猪生产,包括完整采集关键数据;建立恰当统计模型分析数据;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合理指导方案;在方案执行中应以数据为证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 在繁殖周期整体思维指导下,结合大数据分析体系,构建母猪精准饲养方案是解决母猪繁殖性能问题的根本方法。所谓精准饲养是指,应针对母猪的遗传差异(不同品种、不同来源、不同组合)、个体差异(不同阶段、不同体况、不同性能)和所处的环境差异(不同季节、不同猪舍条件),实现“准确”,既管理目标准确、营养供给准确、数据记录准确、结果分析准确;并同时实现“精确”,既精确,性状测量精确、喂量控制精确。 三、养猪企业的大数据具有大价值 在大数据分析体系构建方面,彭健教授课题组基于长期的探索经验和数据分析积累,确定了用于种猪繁殖性能分析的关键指标;建立了繁殖性能表型和预测分析技术,以及繁殖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方案。利用该大数据分析体系,揭示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是母猪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背膘厚。 四、母猪妊娠期背膘是影响繁殖性能的关键 通过大群体的生物学试验和数据分析,再次证实妊娠母猪背膘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彭健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母猪妊娠背膘过厚时,导致脂质异位沉积到胎盘,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RNAm6A修饰显著升高,从而抑制了胎盘血管生成,是增加IUGR仔猪的原因;首次定义了“母猪围产其代谢综合症”,并揭示背膘过厚引起的母猪胰岛素抵抗和围产其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繁殖性能降低的关键机制之一;此外,母猪妊娠—泌乳过程中,因为激素和生理的改变,特别是母猪过肥,导致母猪肠道菌群的显著改变,是母猪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产生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另一关键机制。 基于以上机制研究,明确了母猪营养调控,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靶点:(1)控制母猪妊娠期的适宜背膘;(2)改善母猪围产期的肠道菌群。 |
下一篇:畜牧业“芯片”亟须科技加持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