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点击: 次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佟德龙 - 小 + 大
原来养殖户一赔钱就得清仓,现在从养殖到加工、展销、物流,产业链条拓宽加深,从业者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秦皇岛国际裘皮城已投入使用;投资6000千万元的貉狐貂粪便综合处置制造生物有机肥项目投产运营;总投资3500万元的东源饲料厂现已投产……随着一个个皮毛产业项目的投产,素有“中国养貉之乡”美誉的河北省昌黎县,实现了由最初的毛皮动物养殖销售,向皮毛加工、服装展销、商贸物流全产业链发展的“华丽”转身。 据了解,昌黎县毛皮动物养殖遍布全县16个乡镇,180余个养殖专业村,毛皮动物养殖量近千万只,市场经纪人超万人,农民人均养殖毛皮动物收入达2万元以上,带动该县1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形成了以该县荒佃庄镇为中心,以皮毛产业为主导,带动养殖、经销、加工和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皮毛产业集群,实现各类产值近100亿元,昌黎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集散地。近年来,该县为打破产业壁垒,通过建设市场、打造园区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寻求传统养殖业向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依托规模养殖实现“握指成拳” 上世纪80年代初,昌黎县一些头脑活络的农民发现了毛皮动物养殖大有前景,开始引种养殖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在他们的带动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逐步形成了年存栏毛皮动物1000万只左右的养殖规模,先后荣获“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中国养貉之乡”的美誉。 由于多年的养殖习惯,昌黎县大部分农民都是在自家庭院内搞养殖,小打小闹,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对于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非常低,经常出现今年赔钱明年就“清仓”的现象。为此,昌黎县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之路,将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既能为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兽药、皮张销售、疾病防控、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又能实现“抱团取暖”抵御市场风险。 规模化养殖让昌黎县越来越多的毛皮动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昌黎县昌佳良种繁育基地的负责人蒋鹏介绍说:“去年养一万五千只貉子,按照目前的行情,收入300多万元没有问题。”前些年由于空间有限,每年最多养二三百只,一年下来除去成本也赚不了几个钱,自从在县里规划的养殖小区建起养殖场后,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年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像蒋鹏这样走出庭院搞养殖的大有人在。目前,该县已建成5家年存栏万只以上、260多家年存栏千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皮毛动物养殖的“主力军”。 依托交易市场叫响昌黎品牌 养殖量上来,卖皮难又成为了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绊脚石”。多年来,活跃在昌黎县的皮毛业经纪人达上万人,市场乱象丛生,广大养殖户怨声载道。昌黎县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当地企业投资建设了昌黎皮毛交易市场,对皮毛交易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制定条约、治安维护等一系列措施,公平、文明交易成为各方共识,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2008年昌黎皮毛交易市场被中央文明委评定为“中国首批文明专业市场”。 通过多年的培育,昌黎皮毛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每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客商采购皮张,市场年成交活体50万只、皮张1000多万张,交易额约达到60亿元,“昌黎貉皮”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业界叫响了“昌黎”品牌。同时,昌黎县依托市场举办秦皇岛国际皮草节,打造高端时尚裘皮服装展销活动,使其成为国际上叫得响的“名片”。 目前,昌黎皮毛交易市场与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合作关系,皮张主要销往国外的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市场,成为享誉全球行业的优质皮张供应基地和华北最大的皮张集散地。 昌黎县皮毛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永生介绍,在昌黎皮毛市场,游客可以参观养殖基地、裘皮加工过程,裘皮服装还可以“私人订制”,大家在看山观海的同时,还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裘皮服装。如今,昌黎裘皮服务已经逐渐被国内外游客认可,吸引了大量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的游客前来。 |
上一篇:山西省兔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