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何启盖:我国主要猪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时间:2018-06-18    点击: 次    来源:养殖宝平台    作者:陈家锃 - 小 + 大

编者按:2018年6月11日,由国际猪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在(中国)重庆隆重开幕,这是自国际猪病大会由国际猪兽医学会于1969年创立并传承至今的50年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以下是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我国主要猪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听课笔记,供广大网友学习参考。

众所周知,猪病的传播与病原、宿主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有两种饲养模式,一种是家庭式养殖,这种模式的养殖存在着细菌性腹泻、寄生虫和营养等相关的疾病。另一种是集约化养殖,这种类型的养殖模式因其猪群高度密集,存在着空气传播的相关疾病,病原菌型疾病和各种病原的潜伏感染。近年由于受到环境的压力,家庭式养殖越来越少,集约化养殖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猪场呼吸道类疾病将会在中国集约化养殖中普遍存在。

一、猪主要细菌性疾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2013-2017,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疾病诊断中心对9961个猪场的47175份样本进行细菌分离,检测结果表示,每年均有上千份样本存在细菌感染。

同时也发现,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细菌疾病的感染:哺乳仔猪如果生长缓慢,一般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机能紊乱和贫血症主要由链球菌2型(SS)引起。育肥猪的呼吸道问题一般由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巴氏杆菌(Pm)和肺炎支原体(MHP)引起。后备母猪的急性死亡一般由猪丹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

2013-2017年,通过对各细菌性疾病的检测数据可以发现,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仍是我国养猪业的主要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的血清型:链球菌的血清型以2型和9型为主;副猪嗜血杆菌以5型和4型为主;肺炎支原体以6型、1型为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近几年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Bb)主要集中在养猪较多的省份,而猪丹毒的检出率仍然比较低(大部分检出率在1%左右)。

疾病的几种混合感染形式:

1.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以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最多(32.1%),其次是链球菌与波氏杆菌(30.2%),第三是副猪嗜血杆菌与波氏杆菌的混合感染(22.6%)。

2.细菌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病毒以PRRSV、PCV-2、PRV为主,细菌性疾病以SS、HPS、Pm、APP和Bb为主。

细菌性疾病的感染会增加病毒毒力,如副猪嗜血杆菌4型的感染增强了PCV-2感染仔猪的毒力。而病毒的感染也会增加细菌的感染几率,如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增加了APP和Bb的分离率。

二、猪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新技术

细菌的疾病检测是临床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背景、解剖症状)与实验室技术(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学鉴定、PCR、ELISA)结合进行。目前在实验室中,单重PCR和多重PCR均能用于细菌的检测。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何教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同一样本中,检测到链球菌的2种血清型,这说明,同一头猪身上,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细菌的感染。

三、细菌性疾病的防控策略及举措

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是结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替代物使用、疫苗免疫和良好管理的一个综合过程。

对于细菌的药物治疗,应选对该细菌敏感的药物,如头孢类对HPS和SS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在药物的防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如大肠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受,80%的细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类药物,亚硫酸类药物耐药性升高;细菌对粘杆菌素(25.6%)、氟氯霉素(46%)和头孢类的耐药性(15.9%)增加。

抗生素替代物-益生菌的使用: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改善消化系统,对防控细菌性的腹泻有帮助;中药的医治在一些猪场防治效果较好,但由于中药在不同地方药力不一,暂未有中药标准。

1. 中国的细菌性疾病具有地域特异性;

2. 多重PCR检测技术能进行细菌的快速分型;

3. 独立的高毒力株同样可以使猪场发病;

4. 预防措施:1)改善饲养环境;2)开发多血清型疫苗或特异性疫苗;3)使用抗生素替代物;4)使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防治。

会评:近年来由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给我们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困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损失排在猪病前列。细菌性的疾病能导致中大猪的呼吸道问题和急性死亡,主要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

由于细菌疫苗的保护效果一般,且细菌性疾病一般只能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控,过分的依赖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菌株增加。

先进行实验室的细菌分离检测,再对该菌进行药敏分析,从而准确筛选出对该细菌最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减少细菌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细菌疾病的防控是一个需要结合药物、疫苗、药物替代物和生物安全管理等综合过程,缺一不可,养殖户需要重视除疫苗和药物外的其他因素,才能做好对细菌疾病的防控。

上一篇:安徽省动物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进展

下一篇: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与动力机制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