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区域化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促进了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2001 年,我国选择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等 5 片区域,先后开展无疫区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云南省边境地区与老挝、缅甸陆路相通,山水相连,同耕混牧,但相互间缺乏天然屏障,动物、动物产品非法交易活跃。缅甸、印度等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的口蹄疫疫区,也是亚洲重 要的产牛国,牛存栏超过 3.5 亿头。由于我国牛羊肉需求量大,但价格较缅甸等周边国家高出一倍以上,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商贩从边境便道大量走私偶蹄动物及其产品。长期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执行缅甸等国偶蹄动物及其产品进口禁令,农业、检验检疫、海关、缉私、公安边防等部门联防联控,防堵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动物和动物产品非法贸易问题仍难以根治。2014 年,云南省提出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扩大到中国、老挝、缅甸边境连片地区,综合运用“防堵”和“疏通”手段,疏通周边国家向我国正常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渠道,在有效防范外 来动物疫病传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我国动物产品的供求压力,保障国内动物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2、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出于疾病控制、国际贸易的目的,定义其边界内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并对规定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所实施 的程序。根据 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目前主要有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2 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地区区划主要适用于以地理屏障(采用自然、人工或法定边界)为基础界定的 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实现整个国家或特定地区的无疫状态;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主要适用于以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规范为基础界定的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通过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实现动物生产企业的无疫状态,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按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地区区划理念,以澜沧江、怒江、境外上伊洛瓦底江为地理屏障,配套建设澜沧江动物卫生联合检查站、边境打击走私流动检查站等人工屏障,在中国、老挝、缅甸的边境连片区域建立 跨境动物疫病控制区。在动物疫病防控思路上,沿边境线向内澜沧江以西的动物疫病控制区作为“风险缓冲区”,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追溯、移动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边 境地区兽医卫生安全水平和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沿边境线向外延伸的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作为“检疫隔离区”,加强与老挝、缅甸免疫、监测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纵深动物免疫带,实现动物防 疫“关口”前移,确保偶蹄动物入境前,经过严格防疫、隔离、检疫,从而降低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3、区域规划 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疏通周边国家肉牛贸易 渠道,其核心在于区域内活畜的流动管理。试点项目重点开展边境防控线、澜沧江防控线、澜沧江以 西动物疫病控制区、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等 4 个主 要功能模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能力建设。 3.1 边境防控线 由与缅甸、老挝接壤的 6 个边境州市国境线上 的 7 个国家一类口岸、6 个二类口岸和边境沿线武 警边防力量组成,承担境外活牛入境审批、检验检 疫、打击走私等工作,防范偶蹄动物走私入境(图1)。 图 1 边境防控线 3.2 澜沧江防控线 由澜沧江沿线的 16 个公路疫病防控监管联合检 查站、高速公路检查站等组成,承担区域内偶蹄动物 及其产品通过澜沧江向内地流动监管工作(图 2)。 图 2 澜沧江防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