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3 点击: 次 来源:冷冻食品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如今,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老牌西式连锁快餐,以大脸鸡排、正新鸡排为代表的新兴连锁终端,以及更为高端的牛排馆、咖啡厅和低端的小型鸡排店、路边摊等渠道,共同构建出调理品产业不同的消费层级。 其中,以鸡肉为代表的调理品在市场上占了绝对比例。所以行业人士要探究禽肉调理品的发展状况,离不开鸡肉消费这一大背景。 首先看一组最新数据。据统计,2016年全球鸡肉进口量为885.8万吨,同比增长3.1%;全球鸡肉出口量为1068.6万吨,同比增长4.2%。由于全球市场对低成本动物蛋白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今年全球鸡肉进口量将超过930万吨,同比增长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再看国内市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鸡肉生产国,也是主要的鸡肉消费国。2016年,中国的鸡肉消费量为1234万吨,占全球鸡肉消费总量的14%。我国每年人均消耗的鸡肉量是14斤,而世界平均水平是24斤左右。由此看出,国内鸡肉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国内鸡肉消费萎靡不振,与2014年的福喜事件不无关系。事实上,福喜事件发生之前,已经进入低谷期的中国肉鸡行业先后遭受了两场灾难,分别是2012年的“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的禽流感事件。 一方面是来自食品安全的严峻考验,当下消费者对鸡肉的安全性和供应体系的信心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如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张洪本所说,目前肉鸡市场消费不振不是养殖环节的问题,而是加工和消费的问题。如果打破这个瓶颈,打通生产消费环节,就可能会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 丨背景丨 出口受阻,打开内销市场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禽肉调理品已非常普及,而目前国内这一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 “国外肉鸡都用来做鸡排、汉堡等,而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做鸡汤、炒鸡。”张洪本对国内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分析,恰好映射出我国调理品产业是从国外引入国内的背景。 中国的调理禽肉制品,主要包括烤鸡(鸭)类、调理鸡鸭分割类、调理串类、熟食上(裹)粉类等产品。其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一开始,调理品主要供应出口市场,出口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东、日本等。 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它们已是国内鸡肉消费的重要场所。“我们当时出口业务很多,利润非常高,而麦当劳、肯德基则是要求高利润低,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给它们停了货,专门做出口。”一位早期在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过的调理品资深从业人员如是说。 后来,欧盟以“兽医检疫与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为由,停止进口中国禽肉产品,这期间日本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增加对进口的限制,很多原来以禽肉深加工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开始进入之前不曾关注的内销市场。 之后,一些调理品企业尝试着把原来的出口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发现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很高,便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调理品行业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才真正形成市场规模,这期间主要得益于正大、大成、大用等大企业对深加工禽肉产品的探索。 在行业先行者的努力下,禽肉调理品市场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发展。据了解,行业第一个上量的串类产品大概出现在2003年,是青岛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川香鸡柳。 “消费需求的变化促使禽肉调理品开始快速发展,一批先驱企业不断推出新品,及时迎合了当时的消费需求。之后,骨肉相连、大鸡排等陆续上市,各种禽肉串类产品迅速发展,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人群的需求,也让禽肉屠宰工厂看到了深加工的优势,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在六和等大企业工作多年的行业资深人士施建伟介绍。 2005年前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连锁快餐品牌在我国的发展,禽肉调理品兴盛起来。由于市场需求猛增,产品利润空间较大,又催生出大量中小型调理品工厂,当时禽肉调理品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
上一篇:火腿肠的消费提示
下一篇:胴体分割与羊肉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