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展与影响

时间:2017-03-0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程国强 - 小 + 大

        国外的疑惑是中国有那么大的库存量,库存去哪里了?而且政府给了很多补贴,都补贴到哪里了?是不是会影响国际贸易对中国国内市场的进入。9月13日,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小麦、大米、玉米补贴,美国政府声称,这些事实上的补贴行为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并导致生产过剩,影响了美国农民在国际市场与中国竞争的能力。同时奥巴马在退任之前,力推TPP协议,TPP对中国农业的弱点非常有针对性。利用贸易协定,逼迫中国开放市场。
        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三难:施策难、调整难、增收难。目前农业面临三板约束,一个是农产品整个生产的成本进入上升通道,无论是劳动力成本、各种生产要素都在上涨,但产品的价格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价格太高,会把国外的产品都逼进来。补贴也有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当初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补贴的方式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来操作。如果操作不好,违反规则,就会被起诉。政策改革面临成本的地板高,价格和补贴的天花板底的难题,所以造成政策设计非常困难。而且中国面临7亿多农民,操作起来也难。因此出台一个政策必须要左顾右盼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退出也要瞻前顾后,非常不易。例如我们看到价格政策有问题,政策不改,操作不下去,改了,负担不起,棉花、大豆等等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结构调整是个重点任务,调整的难度是粮食多了,财政负担不起,粮食少了,心理负担不起。库存消化难,产能调减更难。到底调多少?不缺的,调啥多啥,缺的又调不动。这么大规模的农业调整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难度都要大得多。同时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就是增收难。粮食要降价、地租要折扣、打工门路少,农民今后增收靠什么?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的增收是突出的矛盾,这是目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难题。
        造成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政策“托市”到“脱市”的价格形成机制扭曲?本来是为了支持政策,保护农民利益,最后导致整个收储与市场脱离关系。东北农民种玉米不愿意种大豆,是玉米和大豆的比较收益不合理,因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导致种植重量不重质,优质不优价。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2016年年初的部署,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个方面,但是农业的去杠杆、去产能没有放进来,只用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三个重点。
        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目标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必须有国际竞争力,这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性的标准。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的改革,需要综合配套的系统政策,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基础矛盾,厘清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种什么粮?同时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形成规模经济等等方案。另外就是解决竞争的主体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政策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重塑农业的竞争力。三高的怪圈悖论是由于价格定价政策带来的,它是一把钥匙,若不打开,库存形成机制没有办法解决,因此要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市场价补分离的原则,推动不同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上一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和对策分析

下一篇:人大代表:透露养殖业制度性新门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