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圆环疫苗二次免疫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圆环病毒灭活疫苗二次免疫,B细胞发生再次应答时,反应更为迅速、强烈。原因如下: ①记忆B细胞表达大量黏附分子,记忆B细胞更容易从外周归巢至淋巴结初级滤泡,发生再次免疫应答; ②记忆B细胞经历了亲和力成熟,外来抗原能更为有效的刺激其发生免疫应答; ③记忆B细胞能够快速增值,更快速地活化; ④记忆性B细胞能够快速上调共刺激分子,因而更容易接受Th(辅助性T淋巴细胞)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⑤活化的记忆性B细胞可以分化为第2代浆细胞产生具有更高亲和力和更具多样性的抗体。 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但生发中心记忆性B细胞的第1代子细胞可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 再次感染时,具有更高亲和力的第2代记忆性B细胞克隆更容易在阳性选择后保留下来,同时再次应答后,抗原被清除,第2代浆细胞死亡,而第2代记忆性B细胞生存下来并继续维持外周免疫监视。 第3次感染时,第2代记忆性B细胞再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分化为第3代浆细胞,后者又分泌出比再次应答亲和力更高的抗体,定位于局部,发挥更佳的免疫应答效应。 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就是如上所述逐渐增强和扩大的。因此不同的疫苗需要间隔不同的时间进行加强免疫,以保证免疫的完整性和引发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 3、圆环灭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理论依据 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免疫初始日龄、疫苗必须接种的次数、针次之间恰当的间隔时间和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等问题。 3.1、免疫初始日龄 免疫起始日龄要考虑产生立项免疫应答的起始日龄和疾病威胁的起始日龄两个因素。活疫苗免疫在母源被动抗体干扰情况下影响抗体阳转率,同时日龄过小免疫功能不够完善也影响免疫应答。一般说来,应对有发病危险性 而对疫苗能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日龄接种疫苗为宜。 3.2、免疫剂量 免疫接种后抗原进入机体,一部分随集体的代谢而消失,另一部分则与集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在一定的限度内,免疫力产生的大小与抗原剂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但抗原量加大到一定的程度,则免疫力不再增加,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不同抗原剂量的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也不一样,见图2。 图2 接种剂量与抗体应答水平 3.3、接种次数 为使机体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疫苗必须接种1至数次,灭活疫苗1次免疫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抗体水平低,也不持久,常需接种第2次或第3次才能使机体获得巩固的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