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提高兽医领域资源配置效率 大家都清楚,政府和市场是现代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兽医工作任务艰巨复杂,要求我们必须统筹用好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动物防疫的角度看,随着国内养殖总量的增加、养殖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和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畜禽感染病原机率还将进一步增多,病原变异机率还将进一步加大,新发和外来动物疫病发生风险还将进一步增加。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角度看,我国养殖场户群体庞大分散,生物安全水平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复杂,监管难度大,任务异常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思路,仍一厢情愿地延续传统思维,由政府“包打天下”或者仅仅拉上几个市场主体装点门面,其结果必然是:受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总量不足的限制,兽医部门在管理上和服务上出现“缺位”,既无法有效提供兽医公共服务,又会挫伤社会和市场主体参与兽医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兽医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近几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无论是从提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能力出发,还是从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角度考量,都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科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以养殖经营者为主体的兽医卫生治理体系,让“有限的”政府资源,撬动“无限的”市场资源。 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设“有为的兽医机构”。兽医工作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政府必须发挥作用。前期,各地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下一步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 一要立足兽医行业发展实际,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念好“放管服”三字经,把该放给市场、社会的权利尽快放出去、彻底放出去,同时加强监管和服务,创造条件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兽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要在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切实降低交易成本,激活各类促进发展的要素,推动兽药产业和屠宰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要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理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关系。综合考虑疫病流行情况、经济社会影响,结合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明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推进口蹄疫、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重点疫病的防治净化,共同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对于《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其他动物疫病,以及主要影响特定地方或局部地区养殖业生产安全的动物疫病,地方政府应承担更多的防治责任。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效的兽医服务市场”。只有能够准确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市场才能被称为“有效市场”。这些年我们实行的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和基层动物防疫补助政策,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市场的调节作用,未有效体现基层兽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也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期农业部和财政部对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一是建立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国家财政补助病种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实行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三是将原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调整为动物防疫补助,与强制免疫补助经费统筹使用,进一步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改革措施落地。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二要大力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将基层兽医公益性服务交由具有资质、具备能力的兽医服务组织和其他市场主体承担。支持、鼓励养殖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及其他市场主体成立动物防疫服务队、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机构,规范整合村级防疫员资源,向中小规模养殖者提供高质量的免疫、诊疗、用药等兽医卫生服务。三要支持兽医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资源整合、行业自律、专业服务和权益维护,为兽医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强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要从回归养殖经营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入手,着力激活、调动市场活力,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兽医服务体系,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时发力,共同促进兽医卫生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