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的父亲张全发在工程机械、建筑材料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2012年开始养牛,也正是从父亲养牛购买牧草中,张振华发现了种植苜蓿的商机。“挣不挣钱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儿子说他要用学到的知识回乡创业,最终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张全发说,从儿子的话中,他看到了儿子一颗如同金子般的心,钱没了可以再挣,儿子的创业信心和激情不能受到打击。 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张振华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家乡开办农牧业公司,将现代信息理念用于紫花苜蓿牧草种植的产前管理和产后销售,并参与了赛罕区3万亩国有林场残次林改造工程,报名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创业和学业要兼得 “提高牧草品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乳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剑教授介绍说,美国是现代畜牧业强国,其牧草地位相当于主粮,有完整的草业产业链。国内牧草产业跟国际先进水平比,差距较大,高档牧草依赖进口,紫花苜蓿等天然牧草饲料的国内市场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张振华选择这个创业项目,方向是对的。 目前张振华的主要创业基地在内蒙古,这里土地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周边牧场较多,目标客户集中,适宜开展订单种植。对此,张振华信心满满,他的父亲放弃了退休旅行的愿望,拿出毕生积蓄,全力支持儿子放飞梦想。目前,华蒙农牧公司总投资已经超过2000万元,这其中除了父亲投入的1000多万元外,剩余部分主要靠国家补贴和向银行贷款。 “未来几年,如果条件允许,想种上10万亩紫花苜蓿,让天更蓝、草更绿、农民更富。”张振华现在的梦想是,“将来开发推广出适合中国西北部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优质品种,帮助农民致富,改善当地环境,同时改变现在我国牧草种子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提升我国牧草种业的竞争力。” “农业创业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并不是那么简单,在校学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要先了解创业风险。”曾在美国研究苜蓿产业多年的赵健教授提醒,“高品质的紫花苜蓿种植,对水、土、品种、病虫害防治、栽培和收获等技术要求都相应较高,种得好一年可收割三茬,技术如果不到位,产量、品质都会急剧下降。” 在赵教授和一些亲友的支持下,张振华先后与当地政府相关领导、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等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国家鼓励种草的政策越来越好,今年周边乡亲们种苜蓿的已越来越多。”张振华坚定地说,“农业大学的创业者做农业项目,要体现技术含量,苜蓿品种一定要选好了。” 创业没有回头路,张振华又创业又上学,如何才能兼得? 张志华的辅导老师陈志强说,他在张振华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品质,“踏实,敢拼,能吃苦,拉下的课都会想办法补回来。” “现在基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段时间夜里都要查阅资料、写策划书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赶去上课。”在张振华看来,这是创业路上所必须付出的,他也因此乐此不疲。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读书,但创业和学业也并不完全矛盾,只要协调好,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读书是为了让创业走得更远定位更高。”华中农大植科院党委书记朱正宁对记者说,张振华所在的张之洞班,正是以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为目的,更加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塑造。当然,张振华的创业项目也是偶然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他的家庭有积累和支持,个人有浓厚兴趣和动手能力,学院也给予了创业学生足够宽松和便利的环境,这些都是助他实现创业梦想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