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模式之适度规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玉鹏教授指出,导致家禽养殖疫病难防难控的因素很多,其中与养殖的载体和条件-养殖规模的关系尤为突出。历史和现实已经表明,被称之为“小规模大群体的”传统养殖模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代价:死淘率高、饲料报酬底,我们饲养了成千上万“吃着料却干不好活”的家禽;生物安全代价:小规模“非标式”生产,往往是区域性疾病流行的污染源头;环境代价:区域性环境恶化,我们已找不到一块健康养殖的“净土”;消费信心代价: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现代家禽科技误解,打压消费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适度规模已成为政府主导、行业力推、养殖者趋之若鹜的行为。那么,多大量算适度规模?一万二万,还是几十上百万?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是要符合健康养殖的目标。它是与目前的技术、条件、资金、人力、环境等相匹配的,能获得良好效益的养殖模式,也就是说适度规模是“开方式”的规模,是随着技术、条件变化的动态规模。 适度规模不是抛弃三五千只后,盲目引进国外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在中国也许会“水土不服”。一是国内频繁的群体免疫程序适应不了国外简化的免疫程序,容易产生免疫遗漏的缺口,风险较大;二是国内普遍不安全的养殖环境适应不了国外净化的环境要求,一旦有问题,损失会更大;三是超大规模需要高投入,而我国的农副产品低价格,很难实现良好的投入产出效应。 任何模式都内涵健康与不健康两方面,是把双刃剑。在别人是好的模式,自己用不好反而会出大问题,关键是怎么用。理论说了不算,听别人的更没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适度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