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各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朝着品牌化思路积极探索 品牌是产业文化的载体,是产品价值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开展肉牛品牌建设工作,并基于品牌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肉牛产业模式。目前,我国形成的牛业品牌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区域品牌,指依托本地良种资源,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使其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如地理标志产品。二是企业品牌,指以企业为主体,多以企业名称为品牌名称的品牌,它传达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 2013年行业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 ①高青模式——黑牛启动回型产业链模式 山东省高青县大力培植壮大优质高档肉牛产业,肉牛存栏达到10.3万头,其中山东黑牛存栏量已达到5.5万头,并以山东黑牛产业为龙头,以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和废弃物生物处理资源化为途径,在全县70余万亩耕地上,建立了从标准化粮食种植到健康养殖再到绿色种植的农业系统内部循环,推动了以牛饲料加工、肉牛屠宰精细加工、牛皮加工、牛肉冷链物流、餐饮、黑牛科技研发、牛观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山东黑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了生活、生产、生态有机循环的回型产业链,探索出了具有高青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②呼图壁模式——草畜联营合作社展现集体力量结晶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按照“三权四统一分配”方式,以牧区草场管护使用权、肉牛生产经营权、设施使用权作为资本入股(社),实行统一放牧、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销售,按资(量)固定分红(物),创建草畜联营合作社,实现肉牛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养殖效益,实现了养牛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③秦宝模式——引领自主肉牛品牌模式创新 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五大黄牛之一秦川牛的基础上培育改良出专门化肉牛新品系秦宝牛,并创造出秦宝肉牛品牌。秦宝牛肉用性能突出,在高档牛肉生产方面优势显著;秦宝牧业在“以龙头企业为牵动,以品种改良为先导,以大户繁育为支撑,以合作组织为纽带”的繁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建设核心园区、建立服务体系、推广优良品种、运用金融纽带”的肉牛产业模式,在模式的指导下有效带动了秦宝核心产业园所在地和周边区域的肉牛产业发展,使6000余肉牛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④北方肉业——托管养牛,效益规模化 由赤峰阿鲁科尔沁北方肉业有限责任公司创立的孤山子托牛所实现四大突破:一是托牛所通过集中建设基础设施,为社员提供圈舍、成本价供给饲草料,适应国家标准化养殖要求,将一家一户分散的传统肉牛饲养整合,形成典型规模化肉牛饲养模式。二是托牛所全面推行肉牛标准化养殖,饲草料加工、饲喂设施配套完善。牛按品种、性别和月龄设计饲料配方,最大限度提高了肉牛养殖效益。三是托牛所上联公司、下联农牧户,减少了交易环节,凭借规模批量,有效对接了市场。四是托牛所以公司的信誉及资产为社员提供贷款担保,有效地降低了金融行业投放贷款的风险。 ⑤澄迈福牛——实施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并举的自主品牌战略 “澄迈福牛”这一标志看似耳目一新,在澄迈县当地却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因为它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是当地肉牛产业品质的保障;更因为它是对于当地传统养牛业的一次革命。因为“澄迈福牛”,农民不再把养牛当作是可有可无的副业,而是可以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在这里,品牌战略就是商标富农的战略。因为“澄迈福牛”,农民养牛有了归属感和荣耀感,在家乡的土地养家乡的牛,有家乡政策的保护,有主场资源的支持,长期以来摆在农民面前是离乡进城务工还是养牛安居乐业这样的选择题有了新的答案。而“澄迈福牛”区域品牌成功的基础,则是“海岛和牛”这一企业品牌的成长,海岛和牛源自海南海岛和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下属的海岛和牛标准化和牛良种繁育场,是中国最早的一家以正规渠道进口纯种黑毛和牛胚胎,经胚胎移植建立的和牛繁育场。在引进纯种黑毛和牛胚胎的基础上改良创新,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岛和牛”高档肉牛品牌。“澄迈福牛”正是基于“海岛和牛”的核心技术,并依托本地资源开发而成的具有高利润值的肉牛产品。如今,印有“海岛和牛”标识的基因产品已销往多省,在全国范围直接带动的农户达4230户,间接带动农户9306户。由此可见,自主品牌战略集中体现了产品价值,赢得了市场主动权,引领了行业发展潮流,值得从业者们去思考与借鉴。 3.6 国内行业标杆的社会效益大于市场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地区都在肉牛产业自主品牌培育方面有所建树,成为先进典型,但往往其社会效果远大于市场效益,品牌所赢取到的商业利润十分有限,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各地区肉牛及相关行业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对接,特别是对于终端市场的开发与驾驭能力不足,很难快捷有效地进入主流商超系统并站稳脚跟,导致了很多优秀自主品牌叫好不叫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