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价值中国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话用在所有的新生事物身上恐怕都合适,对于农村电商也依然如此。农村电商前途光明,发展迅猛,但现实中的问题与困难也不少。结合《“新三农”与电子商务》一书的总结,想再梳理一下。 其一,认识问题。在城市已经泛滥的互联网思维、电商理念、微营销等概念,至今在农村还是新事物,不要说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对电商处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就是一些县乡的干部也是相当陌生,至多知道开淘宝店就是电商了,离真正的电商概念还有相当距离。在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创业青年对电子商务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大都只停留在名字本身,而电商究竟做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那些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先行者,也往往走入两个方向的误区,要么把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要么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在参与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我对这些认识方面的问题感受尤深,切实需要一场比较深入的电商理念普及,尤其是对县乡干部,而且需要降低电商理念宣讲的格次,从基本知识入手。 其二,人才问题。干事创业靠人,这话对农村而言更关键。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瓶颈,政府喊缺人,企业喊缺人,行业整个都在喊缺人。前面有数据说,整个电商行业大约短缺人才150万人;最近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发布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最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即使已经开始从事电商创业的人才,也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新三农”与电子商务》引用的调查数据表明,20%的人认为缺少开店知识,另有14%反映不会设计网店,31%认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经营管理和发展问题。所以,引进人才是一个方面,培训人才也十分迫切。 其三,政策问题。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这话套用在农村电商发展上,同样适用。在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农村搞电商,政府的作为十分重要,这也是各地发展县域电商的普遍经验。当前农村电商的政策有,但方向与重点有偏差。一个是在方向上,还停留在平台思维上,动不动想花大力气自建平台,花钱多,效果却不好。实际上,随着几大平台的形式,电商的平台时代已经过去了,已有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高速路”太多了,要解决的是“车辆通行量”的问题;而新建则基本是步其后尘,多数的命运可想而知,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孵化平台更现实些。另一个是重点上,往往注重“大象起舞‘,把扶持重点放在了电商园区、企业招商上,对草根电商创业重视不足,开网店贷点款、享受点政策很难,电商创业的”蚂蚁雄兵“态势形不成;电商软环境建设跟进不够,配套服务跟不上,电商经济很脆弱。 其四,物流问题。农村电商,能看上做的人不少,但真正动起来的却不多,究其原因,物流是一个大瓶颈。农村物流体系,非不能,是不为,经济规律决定了这一现状,因为太分散,不经济。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成本很高,特别是在非平原地区,成本高过城市数倍,还没有效率;二是返程空载严重,这又抬高了物流成本。出路在哪里?只有降成本。虽然各家大电商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电商下乡的姿态,但离问题破解还有时日。我的看法是,降成本要靠”草船借箭“、”梯次转运“。所谓”草船借箭“,就是要用好农村现有的小商业基础,如乡镇的批发门市、小超市和村里的小卖部,以此形成类似城市社区化的格局;所谓”梯次转运“,就是把电商的集中配送终端设置在乡镇,而乡镇到村再到农户手中的这一段,由村里的小卖部去完成。同时,积极开发农村土特产品,争取在工业品下乡的同时,把农产品再运进城,这个过程更复杂,有待逐步探索。 其五,品牌问题。卖的东西多了,竞争就激烈,如果不能标新立异,便只有干着”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低价营销套路,这便是当前电商C类市场的大致情况。农村的产品搬上网络时间并不长,但已经陷入两个泥潭:干货品类,像红枣、核桃等,与普通消费品的储藏物流特性差不多,又没有什么大的品牌,于是基本陷入低价营销误区,都干着赔钱赚吆喝的事情;生鲜品类,保鲜成本高,物流困难大,损耗率十分惊人,属于看上去很美,毛利率高得惊人,实际亏损程度也是大得惊人。在这样一片烂泥潭中,如何爬出来,一靠品牌,二靠模式创新。品牌不等于名牌,但却是最好的识别标识,能形成固有的品牌用户。特别是农产品,品牌问题进展只迈出半步,虽然形成了诸如洛川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等地域品牌,但基本上陷入”公地悲剧“,假冒伪劣严重,最终还是要进展到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品牌上。模式创新主要针对生鲜而言,大家基本看到了社区化这个出路,但具体路径还需探索。 |
上一篇:高乾信:农牧业该如何发展电商?
下一篇:一个基层畜牧人的电商之路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